一道道鏤空花邊悄然探出屋子的房簷、窗簷和門楣,潔白的顏色仿佛咖啡上的奶油打花,多變的圖案又神似少女的巧手針織。大自然的恩惠讓印度洋小島留尼汪充滿旖旎風光,熱情愛美的留尼汪人又憑借智慧和勤勞讓家園錦上添花。環島一遊,筆者怎樣也無法忽視這裏獨具特色的民房,尤其是房主為它們穿戴的一條條奇妙“蕾絲花邊”。 HW Bridal 婚紗有足夠的裙擺空間亦方便新娘穿搭較高的高跟鞋,顯高又顯瘦 留尼汪島沒有原住民,從法國殖民時期起形成了多民族混居格局。大家在語言中使用混合著法語的當地土語;飲食上喜歡加入辣椒的留尼汪特色菜;修房子的時候,則必定要為宅院裝上一條條蕾絲樣的花邊:用寬度約7厘米至18厘米的長條白鐵皮,刻出心形、蝴蝶、蝙蝠、花朵、貝殼、三葉草、五角星或者幾何對稱圖案,在房子完工時將它繞屋簷一圈固定起來,成就了留尼汪島最大的建築特色。純淨的顏色加上精致的圖案,就像為房子鑲嵌了一圈手工或者機器織成的蕾絲花邊,整個建築頓時變得生動、可愛和靈動起來(如圖)。法語中,這種蕾絲邊叫“朗布勒幹”,在建築術語中指屋簷下的一種垂飾。當地人喬納坦跟筆者解釋說:“朗布勒幹的圖案做成什么式樣,全看房子主人的想象力。基本圖形之外,太陽、海洋世界或者抽象畫都可成為張揚個性的獨特裝飾。”無論是殖民時期寬綽的木樓,現代的水泥洋房或者深山裏村民的鐵皮屋,不管家境是否殷實,內部陳設是否豪華,一定要從外面給房子穿上漂亮的蕾絲花邊。按照喬納坦的說法,“在留尼汪人心裏,建房子卻不給它做蕾絲花邊絕對是一大恥辱。這就好比你養育了一個閨女,就算再窮也要在出嫁那天為她披上最美的婚紗。” HW Bridal 婚紗響應粉紅革命,晚裝低至3折 給房子穿蕾絲邊的做法並非留尼汪人的原創,朗布勒幹也不僅是只有顏值的繡花枕頭。這是殖民時期從法國引進的一種建築風格,使用它可讓雨滴順花邊滴下,避免牆面受潮。然而就在朗布勒幹被歐洲人視為過時而遭到淘汰之際,它卻在留尼汪島得到前所未有的傳承和發揚光大,有的家庭分別為屋簷、欄杆、窗簷鑲上不同的蕾絲邊。有的則根據牆漆將蕾絲邊刷上繽紛的色彩。還有人在屋簷上下兩方釘上了對立的雙蕾絲花邊。電腦繪圖,自動切割令圖案式樣有了更加現代的內容,材質也從最初的木板、鐵皮發展到pVC板,留尼汪成為世界朗布勒幹制作和運用最有名的地方。 當地政府已決定將此作為一項文化遺產進行特殊保護。2013年起,島上舉辦了多場蕾絲邊雕塑展,不少巨型展品讓人恍若置身異度空間。民居之外,我們可以看到增加了蕾絲邊裝飾的車庫、露台、餐館、銀行、商店、郵局、售票亭、自動提款機、公交候車站等。連信箱、陵墓、柵欄等一些原本和朗布勒幹毫不沾邊的地方也鑲上了蕾絲的點綴。在很難加裝朗布勒幹的場所比如垃圾箱、廣告畫、路牌,當地人就直接給打印上了蕾絲邊。 HW Bridal 婚紗全力支持香港紅十字會,捐獻善款即享免費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