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是一個多角度、多層次的概念,包括經濟學等學科中的資產概念。評估人員應明確資產作為評估對象的確切含義。經濟學中的資產一般是指特定經濟主體所擁有或控制的,能夠給特定經濟主體帶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還有具體經濟主體所擁有或控制的,具有內在經濟價值的實物和無形權利。會計上的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通過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會計中的資產不僅有定義,而且有確認標準,只有同時滿足定義和確認標準的資產才能成為會計資產此外,會計資產主要是指企業中的資產,是資產評估對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資產評估對象或資產評估中的資產只有定義約束,沒有確認標準,並不完全局限於企業中的資產。資產評估中的資產或作為資產評估對象的資產的內涵更接近經濟學中的資產,即特定權利主體所擁有或控制的,能夠給特定權利主體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外延包括所有具有內在經濟價值和市場交換價值的有形和無形權利。資產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資產必須由經濟實體擁有或控制。(2)資產是能給經濟主體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即能給經濟主體帶來現金流入的資源。(3)資產必須可以用貨幣計量。也就是說,資產價值可以用貨幣計量,否則不能確認為資產。資產的定義包括資產的三個特徵(1)過去交易或事件的形成。比如經濟合同是未來的交易或事件,所以不確認為資產計劃經濟和商業交易不會形成企業的資產。(2)由企業擁有或控制。所有權一般指取得所有權,控制權一般指不取得所有權。判斷其是否屬於企業資產,不僅取決於所有權,還取決於所有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比如固定資產融資租賃,雖然企業沒有所有權,但有控制權,也應該確認為資產。(3)能直接或間接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效益。比如,當無形資產不能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時,就應該進行轉賣,不再確認為資產。再比如「待處理財產的損失和溢余」過去是列在資產負債表上的。新的會計制度改變了這種做法。雖然作為會計科目覈算,但應在期末前處理,不能列入資產負債表,因為損失的資產不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而且這類項目不符合資產要素的定義。了解資產類別四個主要的資產類別是股票(公司股票證券),固定的收益(債券和其他債務證券),現金(定期存款)和房地產,這四個資產類別分為增長和防禦。能夠。在某些經濟環境中,不同類型的資產具有不同的表現。某些類型的資產可以更好地滿足您的需求。這取決於您的個人財務計劃目標和投資風險承受能力。例如,您可能需要通過投資享受固定的收入來源或創造長期的資本增長。您可能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很低,或者您可能希望隨時使用您的資金。瞭解不同資產類別的利弊可讓您做出更合理的投資決策,並充分響應您的財務和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