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博大精深,該從何處入手呢?這個「古典音樂速成,樂團指揮睇真D」,就為筆者這類對古典音樂有興趣,卻又認識不深的觀眾,提供一個不錯的入門方法。 這場演出由葉詠詩連同香港小交響樂團合作,從巴洛克時期講到近代的音樂,就如現場導讀的古典音樂有聲學習書,透過講解「指揮」在樂團裡的功用,延伸至觸及每段時期的音樂介紹。 為音樂會展開序幕的兩首作品,是巴哈和莫札特的樂曲。由於這段時期仍未曾有特定的「指揮家」,為樂團作指揮的通常都是兼任演奏,例如在巴哈《嬉戲曲》裡的長笛手,以及莫札特《嬉遊曲》的小提琴手,都是以手勢向樂團作「訊號」。 及後至貝多芬的《第八交響曲》,作品增加了圓號和小號等樂器,才建立起指揮工作的雛形,但此時作曲家仍會同時兼任指揮。不過隨著樂曲愈受歡迎,愈多機會在不同國家作演出,作曲家難以分身同時作指揮,才會真正衍生「指揮家」這個位置,而孟德爾頌正是當中的表表者。 透過模擬綵排《婚禮進行曲》,葉詠詩即場向大家展示指揮家的工作,例如透過耳朵平衡各種樂器的聲線,感覺就如現場看著《交響情人夢》的「千秋」。緊接著的《單簧管小協奏曲》,葉詠詩就示範樂團,該如何配合單簧管這個「主角」,更特別找到方曉佳客串演繹這首曲目。 有趣的是,猶如擁有神奇魔法的「指揮捧」,在這段時期依然未見成熟,那他們是如何指揮的呢?有的會用重杖指揮,但想呂利卻因此誤傷腳背引起潰瘍而送命,有的又會用紙卷作指揮,要到1820年,才開始有大家常見的指揮捧出現,將指揮家的形象徹底改變。 上半場演奏曲目: 巴哈 (Bach) - Badinerie 莫札特 (Mozart) - Divertimento in Bb, K137:2nd movement 貝多芬 (Beethoven) - Symphony No.8 in F, Op 93:1st movement 韋伯 (Weber) - Concertino for Clarinet & Orchestra in Eb, Op 26 下半場的演出以馬勒的《第五交響曲:第四樂章》開始,並隨著演奏向近代偉大的指揮家致敬。原本這首曲目是馬勒送給妻子的「情書」,但或許是受到電影《魂斷威尼斯》的影響,後來的演出都愈奏愈慢,令這首樂章從浪漫的感覺,變得猶如描述死亡。 葉詠詩在這個環節裡,特別點名提到好幾個指揮家,包括Carlos Klebier那副優雅跳脫的指揮模樣,將「指揮家都是嚴肅的形象」扭轉;另外提到的Karajan,可算是錄奏古典音樂最多的指揮家,但卻從不回聽自己過往的作品,認為過去的方法在當下已變得過時,說明就算是同一個指揮家,在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感情演繹,投放在指揮的作品上。 最特別的是伯恩斯坦,葉詠詩提到曾跟其學師,深深感受到對方有多喜歡音樂和人群,而現場演繹的《夢斷城西》更是其代表作。伯恩斯坦除了是個指揮家和作曲家外,另外還身兼教育家,早於50年代就已有推廣古典音樂的理念,跟之前提及的Karajan很不同,伯恩斯坦覺得指揮家是可以更充滿即興的。 透過在現場播放上述三位指揮家的片段,將各人的特性展現,藉此講解指揮家的工作,讓觀眾很容易就能夠吸收,而葉詠詩當下所做的,正是當年伯恩斯坦不遺餘力所進行的古典音樂教育,最後演出以華格納的《紐倫堡的名歌手》前奏曲作結。 雖然古典音樂讓人感覺很沉悶,但整個演出都沒有冷場,現場管弦樂團的演奏,配合葉詠詩的指揮和解說,即使對曲目並不熟悉,但很容易就會產生觀眾的興趣,這課「古典音樂速成」,肯定是有所收穫的。 下半場演奏曲目: 馬勒 (Mahler) - Symphony No.5 in C# minor:4th movement 伯恩斯坦 (Bernstein/Peress編曲) - West Side Story Overture 華格納 (Wagner) - Die Meistersinger Pre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