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升告訴筆者他創辦保險公司是因為在日本考察時,他看到東京銀座的高樓大廈很多都是保險公司。1992年,官至正處級的陳東升辭官下海,但他創辦保險公司的願望1996年才得以實現。如今,泰康人壽是中國第六大人壽保險公司,截止2013年,公司總資產約4400億元,受托資產管理總規模近6000億元。 陳東升是特別擅長創造概念的企業家,比如他把像他一樣受到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鼓舞而下海創業的官員,稱為“92派”企業家;他將經濟學上的後發優勢理論總結為“找到最好的率先模仿”的創新理論;他把泰康人壽的商業模式總結為給客戶提供“從搖籃到天堂”的服務;最近接受界面采訪時又提出保證中國經濟增長的“三支箭”。在不斷創造新概念的同時,陳東升也有他執著的一面,與中國金融業同行熱衷於混業經營不同,陳東升相信專業化的力量,堅持只做壽險,通過將保險產品與養老社區嫁接,並向醫療和墓地產業延伸。兩年前,泰康人壽北京的養老社區啟動,陳東升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將他提出的具有原創性的“從搖籃到天堂”商業模式落地是他一輩子的事業。兩年後的今天,陳東升對於談泰康人壽的業務模式已經興趣不大,如何一步步地將之實現大概才是他關心的。 將偉大的概念實現經常並不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過程,更需要的是陳東升從怡和集團第六代掌門人那裏所取得的六字“真經”:淡定、堅持和原則。陳東升對界面說:“所謂核心競爭力就是看准一個目標持續的積累”。事實上,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在投資領域講究在正確的方向上堅持,我們都聽說過巴菲特持有可口可樂超過20多年的例子,事實上,巴菲特成功的投資都是超長期的持有,顯然,長時間持有一家公司也並不是激動人心的過程。 陳東升在微博上的自我介紹是“經濟學票友”,而事實上,他受過嚴格的經濟學理論訓練,是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的弟子,經濟學博士。LEAD與陳東升的對話就從他對中國宏觀經濟的看法談起,涉及到房地產泡沫、金融改革、理財建議、他與怡和集團繼承人的對話、移動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影響,等等。而關於泰康人壽正在推進的保險產業鏈延伸可能是陳東升最關注的事業,但卻不是我們此次對話的重點議題。以下為訪談的摘要: 目前中國經濟最大的特征就是“轉型”“下行” 界面問: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現在我們基本可以肯定中國已經過了劉易斯拐點。有人對中國的未來很悲觀,但也有林毅夫這樣對中國經濟仍然保持樂觀的經濟學家,你作為一位具有良好學術背景的金融家,對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有什么看法? 陳東升答:首先,我不知道為什么在中國劉易斯拐點,包括“拉美現象”炒得那么熱,我覺得這些和中國完全是兩回事。拉美國家是高度經濟外向性依賴,跨國公司掌控了拉美國家的經濟命脈。而中國經濟高增長是靠政府主導,對外開放引進外資,改革國企保住存量,讓民企成長放開增量,這就是中國經驗。時光匆匆而過.所以我從不去談劉易斯拐點。 然後就是要將內外經濟結合起來看中國經濟的成長,現在中國是外向型經濟開始向內需來轉型,我們在加入WTO後,進入了中國經濟的十年黃金時期,在這十年高增長過程中,大量外彙儲備要兌換成同樣的人民幣投放國內市場,所以造成結構性的貨幣寬松,這並不是我們宏觀經濟政策來主導的,而這十年超級貨幣寬松又迎來了中國高鐵、港口、碼頭、高速公路等巨大基礎設施的建設。所以,一方面是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由於出口帶來大量的外彙導致的結構性變化,所以說中國現在的狀態是城市化、工業化的高峰期。 目前中國經濟最大的特征就是“轉型”和“下行”,中國由於十年的貨幣寬松,已經積累了巨大矛盾,所以最大的問題是經濟結構要轉型。 城市化、服務業和走出去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三支箭 界面:在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成本上升、環境壓力上升的前景下,你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下一個動力在哪裏? 陳:很多人問中國經濟還能夠增長多少年,有人說二十年,有人說三十年,這裏重點是判斷的依據是什么。我認為保證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有三支箭,第一支箭是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中國目前的城市化只有50%,其實我們的城市化可以達到70%以上,這就有20個百分點的發展空間。當工業化、城市化運動結束的時候,就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結束的時候。 第二支箭就是大力發展服務業或者說是大消費。服務業的發展有賴於中產階級的崛起,現在中國的消費占GDp才43%,將來占到70%甚至75%都是可能的。 第三支箭就是走出去。我1983年到經貿部做世界經濟的研究,我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三四十年,美國每年的貿易都是赤字,如果只是依賴貿易,那早垮了,但是美國為什么那么繁榮,原因是在美國之外還有一個美國,它在全世界做大量的投資獲得大量的利潤,然後把這些利潤彙回國。美國是這樣,日本也是如此,日本在海外有大量的投資。因此,我說的“走出去”實際上是一個超級開放戰略。還是我那個說法,即美國之外有一個美國,日本之外有一個日本,在二十、三十年之後,中國之外也應該有一個中國。 這就是我認為中國經濟還有十年到十五年的高速增長的核心邏輯。 界面:有人說因為目前的經濟形勢不太好,中國很多經濟改革進展的並不理想。您怎么看目前經濟改革推進的情況? 陳:我認為中國經濟存在三大問題,即政府債務、產能過剩和房地產泡沫。政府債務應該問題不大,但是要管控;第二個產能過剩就需要關停並、走出去和升級換代,特別是“走出去”戰略就把我們的產能過剩問題解決了;第三個高房價最複雜。 中國這三大問題都要處理好,但中國結構性改革最核心的還是金融改革,中國的金融效率不高。金融改革包含三個層面,第一個是准入層面,就是允許社會資本進入金融。也就是我講的在金融業呼籲企業家精神。民營企業家有沖勁,他自己要對企業負責。所以我講企業家精神,是體制和機制的改革,要建立市場機制和鼓勵企業家精神的機制。第二個層面是定價機制和制度的改革,包括利率放開、彙率放開、人民幣可兌換、資本市場逐步的放開,等等。第三個就是監管層面。金融監管應該放開前端,管住後端。我覺得政府應該建立金融管理委員會,在銀監會、保險會和證監會上面設一個委員會,好控制風險,同時還是分業監管、風險統籌。 政府一定要把土地財政轉成所得稅財政 界面:北京的住宅絕對價格已經與紐約比肩,但是無論從房價收入比還是租金回報率,中國的住宅價格都顯得過高,你是否認為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如果有,你對消化泡沫有何建議?如果你認為沒有,理由有哪些? 陳:現在經濟最不明朗的核心因素就是房地產泡沫或者說高房價對制造業,對其他經濟的擠壓,這大概要三年的結構調整。所以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高房價和高地價,事實上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結構性問題說起來很抽象,其實是政府一定要把土地財政轉成所得稅財政。政府現在是土地財政,而所得稅財政是靠經濟起來,企業交稅,是營造一個寬松的經營環境,讓企業家成長,讓很多優秀企業盈利能夠給政府交稅,這樣的財政是可持續的財政。 陳東升給界面讀者的投資建議:選擇好的金融企業來買普通產品,比如說買(指數)產品,買理財產品。 界面:作為金融家,你能不能給我們網站的用戶一些投資建議? 陳:我認為金融崛起的時代到了,所謂金融崛起的意思就是真正的大理財時代到了。隨著經濟增長,中產階級成為社會的龐大核心主體,這個群體靠出賣自己體力和智力獲取的收益中有很充裕的剩餘部分,而這剩餘部分將被“消費”在投資上。所以當中產階級成為這個社會大多數的時候,市場上就有龐大的熱錢,熱錢需要尋找投資,而找投資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所謂創新的過程,我覺得就是投資多元化。比如說保險是投資,理財產品是投資,基金是投資,藝術品也是投資,是小眾投資,但是,股票和不動產還是最主要的投資。我的建議是選擇好的金融企業來買普通產品,比如說買指數基金產品、理財產品等。還比方說像我們高檔養老社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投資。我們的這個產品,既幫你投資,又幫你提供現實的養老醫療。投資理財目的是為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會有多種產品和渠道來供選擇,我覺得投資多樣化時代會到來。 亞布力論壇不僅僅是一個思想的平台,同時也是產融結合的平台 界面:今年您帶領亞布力論壇的企業家訪問了歐洲,請問此次去歐洲五國對哪個國家印象最深?為什么? 陳:這是亞布力第一次訪歐,我們與荷蘭首相,比利時國王和首相,與德國社會黨黨魁、副總理、經濟部長,都進行了很深入的交流,印象都非常深刻。這也是亞布力論壇十四年來一個新的階段性事件,之前去美國比較多,這次去歐洲是第一次。明年我們打算以同樣的方式再去非洲,現在工商銀行正在跟非洲聯系,我們讓亞布力企業家的腳步走向非洲,說不定還會走向拉丁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