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十而已」到「三十而立」去年十二用迎接第三十個生日,我沒有任何焦慮,也沒有特別期待,就是三十而已。三十歲,有家庭,有事業,生活無憂,不錯呀。踏入2022年,我才驚覺,這一年對我的衝擊什大。確診Covid、撞碎手肘、奶奶患上末期癌症、BB抽筋入院⋯⋯一連串的事件好像沒完沒了,心力交瘁,卻又使我的信仰來得更實在,我的價值觀變得更鞏固,我的生命得以擴張。原來「三十而立」的「立」不在於自身於社會「立」下了多少成就,而在於初心之立。「立」好,就能對生活充滿自信,對未來充滿期待。 面對自己農曆新年後,我們一家確診COVID,在家隔離了整整兩個月。和老公24/7困在睡房,談心嗎?當然有,但喉嚨又痛,四肢又無力,我們長時間都是「煲劇」和「Me Time」。密集的「Me Time」讓我不得不靜下來面對自己,才發覺對自己非常陌生。我開心嗎?我的興趣是什麼?我和朋友的關係如何?我是誰?越想越感覺到莫明的恐懼。在摸索的過程中,真的好艱難,要勇敢面對最真實的自己,泛起了心中好多的情緒,一發不可收拾。原來我深深處非常脆弱和扭曲,原來我的「朋友觀」非常扭曲,原來我相當自我中心,原來... 從前的我自我感覺良好,就好像人看慣了「美圖秀秀」中的自己,缷妝後都不太願意正視什至拒絕鏡中人。 我也選擇了逃避,披著「其實自己一個更開心」的外衣,躲在山洞中自憐。 進入「心流」在山洞中百無聊賴,不想再思考人生,唯有找「細藝」度日。廣東話「細藝」,指用來寄託情趣、打發時間的消遣。老公第一時間提議我唱歌,卻被我一口拒絕了。中了COVID喉嚨如被刀割,情都不想談了,教我如何唱。我好愛唱歌,但這個興趣實在有好多限制 - 太早不能唱,太晚不能唱,病了不能唱,在公眾地方不能唱⋯⋯ 我又嘗試執起放低多年的畫筆畫畫,結果越畫越抑鬱,畫得實在太「小學雞」了。無無聊聊中發現,我喜歡寫作。從小讀理商科,中文作文都是求合格,會考時卻跑出取了5*,是運氣吧。之後到英國升學,高考的小兒科作文當然要取個A啦,然後就再沒有然後,從沒想過要寫作。我一直都有在IG和Facebook發帖,和老公訂婚後我們更開了一個新IG帳戶記錄我們的生活和趣事。我每次發帖都好用心雕琢文字, 有時會不自覺地花了一小時寫內容,卻感到非常滿足。這份滿足感並不是來自別人的點讚,而是在我寫的過程中就已經能獲得喜悅與滿足感。後來才知道,當我寫作時我進入了「心流」。在「心流」這種狀態中,時間和存在感皆彷彿暫時消失了,我能專注寫有價值的文章就好滿足。就這樣,我把我在山洞中所思所想都寫下。神奇地,我越寫越了解自己,梳理好我的情緒,抹乾眼淚,重新出發。 「寫」好自己我的願景是「以生命建立生命」,好想成為一個在各方面都有影響力的人。我和老公訂婚後,就開設了 IG @sher.ming,放放閃同時分享一下相處之道,但懷孕後就好少再分享了,因為我有段時間落入了抑鬱的邊緣,也因為懷孕後臉部腫脹到有點抽象根本不想再拍照;後來又有計劃開設Youtube Channel,認真學習和預備了一段日子後,又因為自卑和其他考慮因素而遲遲未行動。說到底,我未預備好自己。在山洞中透過寫作,我重新認識自己,也更深去擁抱自己。所以離開山洞後,我決定要寫部落格,一邊記錄自己的成長,一邊探索自己的人生。至於能否影響到別人,也實在言之尚早,我就先做好自己吧!願我能透過寫部落格,全然地回歸真我,讓我無憂、無惑、無懼、無求地活出最偉大的自己,自然能做出最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