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孫女士來找我看牙時,聽說自己的某顆牙要做根管治療,嚇得連連擺手:“啊?根管治療是不是要先把神經殺死?那得多疼啊!” 其實,所謂的“殺神經”並沒有聽起來那麼粗暴。事實上,根管治療應該算是所有牙科治療操作中最“精細”的了,因為治療需要接觸到的牙齒結構真的很“迷你”,用到的各種零件也都稱得上“微型”,不少案例甚至需要借助顯微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牙醫建議患者進行根管治療時,並不是要“殺掉”牙齒,而是在為保住這顆牙做最後的努力。因為如果任其發展,這顆牙在不久的將來就可能面臨被拔掉的命運。 牙齒的構造 要想了解根管治療是什麼,先要了解牙齒的構造。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牙齒分為: 外側的硬組織(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 內部的軟組織(牙髓)。 牙髓中有豐富的血管、神經和各種細胞,不僅能為我們的牙齒提供養分,還能起到一定的修複作用。當牙齒受到類似撞擊、細菌感染等外界刺激時,牙髓細胞可以在受刺激處的牙髓外壁生成新的硬組織,通過增加牙齒的“厚度”來抵禦刺激保護牙齒。 為什麼要做根管治療? 當牙髓受到過大的傷害、超越了自己的修複極限,它就會發炎,也就是我們說的牙髓炎,一些較嚴重的狀況甚至可以導致牙髓壞死。最常見的傷害包括: 嚴重的齲齒; 牙齒折斷傷及牙髓; 牙科治療時受到過大的創傷; 牙齒震蕩(即使沒有明顯的裂紋)。 牙髓發炎會導致牙髓內部的血管充血,而充血後形成的壓力無法釋放,就會產生劇烈的疼痛感。牙髓炎症狀維持時間有長有短,有些能自行恢複(可複性牙髓炎);有些不能,最終發展為不可複性牙髓炎、牙髓壞死等問題。 如果牙髓炎症未得到及時治療,就會影響到牙根周圍的組織(根尖周炎)。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對根周組織造成感染破壞,引發包括牙疼、牙齦流膿等症狀,最終甚至可能只有通過拔牙來解決。 根管治療的過程 不可恢複的牙髓最終都會走向壞死的結局,所以根管治療需要清除這些牙髓,並將掏空的根管密封填滿,以避免根管內以及根尖周圍的組織未來繼續受到感染。 ▍ 治療前 1.X光檢查。X光片可看到齲壞的範圍、根尖周圍的病變,以及曾經做過的治療情況。複雜的病例可能還需拍攝錐形束CT來幫助診斷。下圖的根尖X光片可以看到曾經牙齒的根管填充不足(可在後文對比圖中看出),以及牙齒根尖處的病變(黑色虛線圈出的圓形陰影)。 2.局部麻醉。麻醉後的牙齒不會在治療中疼痛,可以“舒舒服服”地看病。而且,局部麻醉不會對大腦造成影響(放心,人不會因為局麻而變笨)。 3.戴橡皮障。橡皮障可以有效隔離治療的牙齒與口腔其他部位,避免口內的細菌隨著唾液進入術區造成感染,大幅降低根管治療失敗的風險。另外,橡皮障還可以避免細小的器械掉入患者口腔內、氣管裏,大大增加了治療的安全性。所以,牙醫界有句俗話:“不戴橡皮障的根管治療都是耍流氓”。 ▍ 治療中 根管治療會涉及以下步驟: 1.測量根管長度。通過X光、根管長度測量儀等工具確定根管的准確長度,以保證清潔時可以觸及牙根內全部區域,達到最佳的清潔效果。 2.使用專用工具清潔根管。清潔過程會使用根管銼配合根管沖洗液(如次氯酸鈉)來清理根管,去除細菌、黏在根管壁上的軟組織甚至鈣化的根管壁。下面的視頻演示了根管清潔的過程。 3.使用根充材料將根管密封填充。當用根管銼將根管內部清潔幹淨後,牙醫會用不可吸收、並且在X光上會顯影的材料將根管填滿封死。 根管治療可能會涉及多次複診,有些牙根有炎症或者瘺管的牙齒可能要經曆多次上藥才能進行牙根充填。 ▍ 治療後 根管治療後幾天內可能會有輕微不適,屬於正常情況,可自行恢複。如果術前感染比較嚴重,牙醫可能會定期照X光片觀察患處。 下圖是一位患者治療的前後對比。右圖為治療後2個月,可以看到陰影區域顏色明顯變淺,證明感染愈合,牙槽骨正在形成。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做完根管治療的牙齒質地比較脆,如果牙齒平時受力較多,或者治療前因創傷/齲齒造成牙體缺損過多,醫生會建議您做一個牙冠將它保護起來。這個就之後再講了。 最後,講了這麼多,就是希望大家擺正態度看待根管治療。牙齒有問題不要拖,盡早治療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省下的錢可以拿出去吃吃喝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