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 我常在想,你看見的我和你所聽到的我有什麼不一樣。 就像個患得患失的多疑症者,我害怕所有不滿意,也害怕所有寰宇家庭疏離,更怕所有不如意。 一如所有人常說的那樣,活像個神經病。褪去本應有屬於這樣年紀的天真浪漫,深深地詬病在心裏滋生,發芽,瘋長。 沒有光彩亮麗, 沒有耀眼奪目,沒有驚豔與華麗,有的只是平淡無奇,多的也只是平淡無奇。 人常說生而不易,人常說該奮鬥的年紀就不要選擇安逸。 可我想問的是,生活為什麼就一定要艱難險阻長途爬涉才算是輝煌的人生?是的,經歷了種種艱難,閱歷了坎坷險阻,總會多一份別人所沒有的氣質與韻味,而這種韻味到底是快樂了自己還是滿足了他人?誰又說的清楚呢。 人確實應該奮鬥, 奮鬥了成就才有底氣去享受安逸,而安逸又是什麼?是拼了一月的工資後奢華的酒足飯飽?還是無所事事的泡在娛樂的圈子裏頹靡?這又有誰能說得清楚呢。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理性與感性並存,人與人之間互相揣摩融合。多的是爭執不休,少的是情投意合, 難的是兩情相悅。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不斷地去取悅別人,傷心了自己?為什麼就不能一寰宇家庭拍即散過好自己?為什麼就不能隨心所欲主宰自己的情緒? 而這又是一個大大的難題,自己舒坦了,卻又與社會千千萬背道而馳。 人都是怕孤獨的生物,再高冷的性格都難耐寂寞,這已經是種定性,群居已經是習慣中的習慣。 依著自己所想所做而來,終失去了人與人之間互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默契,甚至,習慣了做自己,而變的所有人都格格不入,不稱眼,不入心。而也正是這種性格與生活方式,其實,格格不入的只是你自己。 因為自大的相信自己獨一無二,而被蒙上了雙眼,看不清真偽,辨不了自身的長與短,優與缺。 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把自己變的不討喜,變的和這個社會脫節。 這就是詬病,精神上最黑暗處滋生的,紮根的詬病。 或許某一天反省過來,都會找各種理由為自己辯解,或多或少,總會覺得自己錯的不是那麼離譜,或者,換著說,總覺得自己是正確的。這是一種自我意識,自戀到自大自負,讓人覺得不可理喻。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候,我也不例外,我自大的相信我可以做到四面八方,七竅玲瓏。然而真寰宇家庭實的情況是,我呆若木雞,蠢得可憐。 或許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或許我看的不真切,但真正的是我在想方設法為自己辯解,我想像中的自己是完美的,縱然潰爛的慘不忍睹,自己眼中的自己,眼中鏡子裏的自己,依然是美好的,被蒙蔽的雙眼,所看到的總是不真實。所賦予的都是美好的存在,就像我自己總覺得自己還不錯一樣。 然而真實的是事與願違,所想的總會在頭腦裏給看到的自己做一個美化, 效果圖出來了,美好的樣子讓自己滿意,那是自己眼中的自己,僅僅是自己眼中的自己。 真實的情況是,醜的不忍直視,每一個細微的小動作小習慣都可以讓別人感到反感,自己不知道,別人的感覺卻來得熱切,厭惡的情緒快速席捲到身體的每一個感官,每一份知覺,距離慢慢拉遠,自己在不知羞恥的欣賞著自己所謂的美好的時候,卻早就被別人嫌棄的拋在腦後,永遠都不願再回想。 也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罷了。 就像別人的誇讚,美話出來了,自己聽到了,心裏歡喜了,就收錄了,一丁點的批評都不願再接受。 所謂良藥苦口,多的也只是徒勞無功,苦澀的藥多是不被接受的,縱然他是良藥,也不會是心甘情願的一口下肚。 只是倔脾氣嗎?顯然不是,只是習慣了在這樣的環境下自我為中心。 每個人都有公主病公子病,只是程度不同罷了。 到真正的被別人議論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有不被認可的地方,但誰會立馬認識到自身的毛病立馬更改呢?這需要的不僅是時間,更多的是心態,而大多數人的心態都是極差的。 像我像你像他,所有人都一樣,都逃不了心態的扭曲,這又只是個程度不同的事情罷了,其實也都差不多。終歸都是心態不好的。 這又有點矛盾,而我就是一個最具典型的矛盾結合體,在似矛盾非矛盾的種種或大或小的事情上糾結,苦苦掙扎。結果難倒的也只不過是自己吧! 這樣說道,又不是那麼想要知道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樣子是如何了,各人不同各有所需,終歸一句話,還是做好自己吧! 在利大於弊之間,能做到自己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