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開始上班,所以變成不定時更新網誌,請原諒。 Zukunft在德語解作未來,我開始思考著未來的路,看見自已的履歷表的工作經驗如彩虹般掛著,對於某些僱主也許不介意,但對於傳統的僱主,多經歷不是一定好事,因為給他們感覺不定性。但從另一個角度,其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探索自己道路的其中一個方法。 香港這個工作生態是讀書,工作,供樓這三個元素,讀書時選的學系就係工作,一畢業就盡快供完樓,有餘錢買多個收租,這是香港普遍的思想。我認為這個思想像一個鉫鎖一樣,不停鎖著下一代的思想。現在較小年輕人談及想法,只是不停走前人的路。我希望找自己想走的路,而不是一條前人定下的路。 在香港,僱用一個人可以是經過千錘百鍊,用心選擇,猶豫制作一把式武士刀一樣,花費萬秒,但僱用後,視員工為紙杯,用完即棄,這就是香港的區有特式。香港僱主喜歡把一年工作經驗掛在口中,每次面試時,總有人問有無一年工作經驗,一年工作經驗是指做一份工達一年,如果有的,他們會說那份工作經驗不合符現在的工作,而不足一年的,他們說無份工做得長,好擔心請了後,很快離開。 希望大家想一點,他們需要的什麼的員工?工作不足一年,原因離不開工作性質不適合,被公司要求離職或公司的工作環境未如與社會同步。作為年青人,找合適的工作其實挺重要,因為這影響工作的投入度,在未踏進叔叔世界前,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就係年青時做,發展個人潛力如採礦一樣,要不停地試,探索,最後就找到。 其中最重要的要點,僱主害怕員工入職不久就離開,這個問題涉及僱主問題,員工離開主因是在公司得不到滿足感,得不到滿足感不就是僱主需要了解的一部份。這等於銀行有客取消戶口,銀行不問因由就取消,也許客人因為戶口收手續費而銷戶,降回資產層級就解決問題,所以理解事物的本質很重要。 有人認為香港際遇多多,但我認為是工作沙漠,機會確多,但如流星般流逝。 也許再度迷茫時,去一轉旅行就想通。 Alles G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