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囊腫症狀有哪些?巧克力囊腫初期且較小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隨著囊腫變大、出血就會開始出現經痛、性交疼痛、月經異常(經期不規則、經血量增加)以及骨盆疼痛等症狀。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囊腫的經血可能會逆流,引起骨盆腔炎,甚至蔓延到腹膜引起腹膜炎。此外,巧克力囊腫容易使骨盆腔出現沾黏的情況,可能導致不孕,且囊腫也有惡性癌變的風險,因此治療完成後也不能大意,需定時接受卵巢癌篩檢。巧克力囊腫形成原因是什麼?子宮內膜應該只存在於子宮腔內,若是子宮內膜的組織移位到子宮腔以外的地方,如:卵巢、子宮肌肉層、骨盆腔的腔壁及其他器官,而且存活下來,在雌激素(女性荷爾蒙)的刺激下,就會導致子宮內膜異位。卵巢內的子宮內膜異位在月經出血期間,卵巢也會持續出血,無法排出的經血會滯留在卵巢內,日積月累逐漸變大,便形成「巧克力囊腫」。醫界目前對於子宮內膜異位的原因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解答,但根據研究以及臨床觀察的結果推測出以下幾項可能原因。家族病史:子宮內膜異位的患者多有家族病史,可能是家族中的基因問題使子宮內膜組織異常增生,且不易被免疫細胞清除,進而使異位的機率升高。經血逆流:月經來潮時,本該透過子宮收縮將剝落的子宮內膜經子宮頸排出體外,少數情況下子宮內膜會經由輸卵管逆推並附著在卵巢上,形成巧克力囊腫。免疫功能異常:子宮內膜細胞要能在其他組織生存,需躲過該處白血球的偵查,正常情況下白血球會攻擊這些離開子宮內膜的細胞。但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因為免疫功能不佳,白血球無法有效防堵,因而容易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的問題。血液及淋巴轉移:子宮內膜細胞可能透過血液或淋巴等方式進入卵巢,產生巧克力囊腫。確診巧克力囊腫要做什麼檢查?腹腔鏡檢查是巧克力囊腫唯一的確診方式,但腹腔鏡屬侵入性檢查,因此大多不會做為第一階段的檢查手段,通常初步診斷會透過內診來觀察可否觸摸到粗糙硬塊,並觀察子宮薦骨韌帶是否有結節。一旦內診懷疑有囊腫,可輔以超音波確認卵巢的侵犯程度。但超音波較難發現小於2公分的囊腫。抽血檢查也是一項參考依據,當有子宮內膜異位時血液中的CA-125會升高,但骨盆腔沾黏、子宮肌腺症以及卵巢癌也會造成CA-125增加,因此多用於輔助診斷。巧克力囊腫治療一定要開刀?3公分以下的囊腫若沒有明顯症狀,持續追蹤觀察即可。但5公分以上的囊腫,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開刀。因wbc賽程為巧克力囊腫愈大,佔據卵巢的面積也愈大,所以刮掉的範圍也會增加,所以盡早發現並治療,未來後遺症也較少。手術部分又可以分成根除性手術以及保守手術,根除性手術會將卵巢、輸卵管或是子宮切除,可以將復發率降到極低,而保守手術旨在處理病灶緩解症狀並保留卵巢的功能,讓患者保有一定程度的生育能力。巧克力囊腫飲食禁忌雌激素與子宮內膜異位有密切關聯,因此在飲食上須特別注意含雌激素的食品。如四物湯、八珍湯或是十全大補湯等女性補品需控制攝取量,吃之前最好能與醫師討論是否合適。除了補品外,原食物中含有的雌激素也要特別注意。黃豆、大豆異黃酮以及山藥含有植物性荷爾蒙,而蝦卵wbc賽程、蜂王乳以及蟹黃則含有動物性荷爾蒙,其中動物性的荷爾蒙與雌激素相似,食用前最好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預防巧克力囊腫3方法巧克力囊腫因為成因尚未明瞭,所以很難提出確切的預防方法,但生活中會接觸到的環境荷爾蒙會與雌激素的受體結合,引起類雌激素的作用,造成巧克力囊腫,因此避免環境荷爾蒙是重要的預防之道。日常生活中需特別注意的環境荷爾蒙為以下3類:戴奧辛:由垃圾焚化產生,散布於空氣中,此外戴奧辛容易蓄積在內臟及脂肪中,應減少食用內臟及動物性油wbc賽程脂類之食物,尤其是野放飼養的飛禽類,如:鴨、鵝、放山雞等的皮、脂肪與內臟。雙酚A:雙酚A多存在於寶特瓶以及塑膠保鮮盒,應減少使用。鄰苯二甲酸鹽:大量存在於透明塑膠杯的冷飲冰品中,應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