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一直打算看Fifty Shades of Grey,打算買票的時候,突如其來朋友送上一張UA免費電影票。想好好利用這張免費戲票,要知道現在在香港看一部電影很奢侈,動不動都要六十元以上(除了上午早場)。 我很喜歡看電影,好的電影我可以重複看幾回。「情迷午夜巴黎」,我都看了十多遍,當然一定有很多人問有那樣好看嗎。口味和喜好的事,你和我都不會一樣。重複看一部電影時,我不一定要用眼睛看,我享受用耳朵聽。隨電影在播放,我耳朵在聆聽,而我手在做我的事。就像有些人要一邊聽音樂,一邊工作或溫習一樣。我就把演員的對話,各種背景音效,例如行路時鞋發出的咯咯聲或煮食時發出沙沙聲,當作音樂一樣的聽。所以,我是「聽戲」,不是「睇戲」。 說回「解碼遊戲」這部電影,我是腦袋一片空白地去看這部電腦。一來是我病了,但已經一早買了票,我不想浪費。二來是,我知道最近不少香港的知名人士都發表了對這部電影的評論,我通通不看,因為我不想帶著任何預設立場去欣賞一部電影。老實說,我覺得這套電影不錯,雖然有時我跟不上電影的節奏,有些對話我是需要時間消化才明白。我不認識Alan Turing (電影中的男主角),也不熟悉他的生平背景,所以單從一個空白的腦袋去看這套電影,我覺得是好看的。電影完場後,朋友發送了評論「解碼遊戲」的文章給http://www.mplus.com.tw/article/674 給我,筆者就以真實的Alan Turing與電影中的不符入手討論這部電影的不足之處。(幸好我事前沒有閱讀任何有關Alan Turing的文章和書,否則我也會在電影後嘮嘮叨叨﹗) 「解碼遊戲」的編劇Graham Moore在奧斯卡頒獎禮上勉勵同路人要「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坦言自己曾經在16歲自殺,因為自己與其他人不同。但要做到「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談何容易﹖ 美國連續劇「Modern Family」(我很喜歡的美劇)講述一個大家庭內發生的大小二事(詳情可以上網了解),當中飾演Jay Pritchett 兒子的Mitchell Pritchett是一名男同志。有一次他繼母的兒子因為在學校被同學取笑而感到失落,Mitchell Pritchett就以過來人的身份安慰他,指小時候「Everyone is afraid of being different」,但長大後「Everyone tries to be different, so this is how we win」。是的,要接受、認同和明白自己的確是「與別不同」相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小時候為了「合群」,同學和朋友之間的意見希望會做到相同,因為小時候你不會明白甚麼是「自我」。所以,即便你會因為要與朋友一樣,而會失去「自我」也在所不計。哈哈﹗要做到不隨波逐流,我行我素絕對不容易呢。但長大後,你又開始會想有自己的一套原則、建立屬於自己的形象和價值觀,總之自己就是要做那個「特別」的,對吧﹖ 圖片取至http://abc.go.com/shows/modern-family/cast 到要大眾去了解、明白、接納在社會邊緣化的人更是難事。例如你問朋友,「你點睇同性戀﹖」。普遍的人都會答你,「無咩特定的睇法喎,我接受架﹗不過最好唔係我身邊嘅人係同性戀囉﹗」。一般人都會先擺出一副「很包容」、「很隨和」的態度。經深入了解後,他們未必明白這一群被邊緣化的人的處境(或者沒有興趣去明白),但就已經將他們拒諸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