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因聽説服用益生菌餵母乳可令嬰兒更健康而開始在美國網站iherb訂購成人益生菌,發現益生菌種類繁多,每隻牌子菌量亦相差很遠,故惟有挑選最多好評的品牌服用,開始了我的惡夢。未服用益生菌前的三十年,我是沒有一隻蛀牙,只是有時會便秘,服用益生菌後,便秘明顯消失,抵抗力亦增強,即使流感季節亦不會生病,連間中流牙血的問題也消失,每日服食兩粒(每粒25billion)益生菌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期間我繼續每半年到牙科診所檢查牙齒及洗牙,亦有早晚用電動牙刷刷牙及用牙缐清潔牙縫,但好景不常,服用益生菌的一年半後,開始有第一隻蛀牙,蛀牙速度十分快,是牙縫間的蛀牙,最後要抽神經及做牙套,當時亦無聯想到與益生菌有關,只是想可能刷牙仍未刷得乾淨罷了故決定連午飯後也會刷牙用牙缐。但蛀牙程度相反演變成極速擴散,到服用益生菌的第三年,我巳經有六隻蛀牙,有一隻已蛀到入牙骨需忍痛拔掉,另有三隻需要抽神經,心情已跌至谷底,但牙醫亦找不到原因。有一次與家庭醫生見面,訴説最近蛀牙的苦況,家庭醫生詢問這三年有沒有改變某些生活習慣時,我回答除了每天服用兩粒益生菌外,沒有任何改變,他説有機會是益生菌改變了我口腔內的好壞細菌平衡,因為如果口腔的酸性較高,蛀牙菌好容易侵蝕牙齒,我才猛然醒覺蛀牙的根本原因可能與益生菌有關,他叫我嘗試回家看看益生菌的成份,我才發現所服用的大部分是乳酸桿菌。我嘗試在互聯網搜尋益生菌的壞處/缺點,可惜一面倒是優點益處,或是鋪天蓋地的廣告,可能益生菌這個健康食品市場太龐大,當中牽涉太多商家的利益,故根本不會有人挺身而出指出缺點,我再嘗試搜尋乳酸桿菌的資料,發現它是存在於酸性的環境,當益生菌進入腸道後便會製造酸性的生存環境,故服用益生菌有機會令人體的整體細菌偏酸。我又尋試找出服用益生菌的正確份量,但原來直至現時為止,根本無科學家能証實何謂正確份量,亦沒有實驗証明益生菌的安全性及潛在風險。此事令我明白大自然的奧妙,口腔內的細菌其實自然會互相產生平衡,腸道亦一樣,不應該過份依賴某一種健康食品,因為即使維他命或益生菌,如服用超出自己身體所需亦可能會有壞影響,我原以為只要依足份量說明服食便沒有問題,但事實上連科學家和醫生也答不到安全份量是多少時,服用益生菌便應小心,如真的需要服食時或者可將份量減半以策安全。我現在已停止服食益生菌了,改早晚用油拔法(椰子油),拔出口腔內的細菌,希望重建口腔健康,希望大家看見我這篇文章後再決定是否仍購買益生菌,或已經購買後是否可將份量減少以減低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