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深度行: 鄴城三台遺址》(research from 三國歷史深度行專頁:http://www.facebook.com/depthtour過往三國景點自助旅遊: http://travelbyod.blogspot.com )鄴城三台,位於邯鄲市臨漳縣西南鄴城三台村西的漳河大堤下,由南往北,依次為金鳳台、銅雀台、冰井臺,是建安九年(西元204年)八月,曹操打敗袁紹,佔領鄴城後,以其西北角的一段城牆為基礎修建起來的一組宏大的亭台建築,三台之間有浮橋式閣道相連,不僅其建築精美、結構獨特,而且是中國“建安文學”發祥地。三台後經後趙、冉魏、前魏、東魏、北齊等建造、重修,規模宏大。三台中尤以“銅雀台”最為有名,原因就是唐朝詩人杜牧的名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但明代中期以後,銅雀台大部、冰井臺全部被漳水沖沒,如今只剩下金鳳台台基和銅雀台部分台基。後人將“金鳳台”圍起來建成了一個景區,近2000年的台基,基本上什麼也沒有了。 臨漳古時稱鄴,齊桓公始築鄴城。戰國屬魏。秦並天下後,鄴屬邯鄲郡。 金鳳台遺址 金鳳台原名金虎台,是三台最南邊的一座,東漢建安18年(西元213年)曹操所建。史書記載,台高8丈,有屋135間。現存的金鳳台夯土遺址比較完整,拾階而上,便可達金鳳台頂的玉皇廟大殿、曹操紀念館。在石級西側有一個地洞,是曹操的轉兵洞,據說可通到磁縣的講武城。 銅雀台 三台中的主台,位居中央,台高十丈,有屋百餘間,始建于建安15年(西元210年),為曹操與文人騷客宴飲賦詩,與姬妾宮女歌舞歡樂之所,也是兵家戰略要地。不少的文人墨客都曾留詩銅雀台,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唐代詩人杜牧的《銅雀台懷古》。後趙、北齊時銅雀台又加以修築,素有“銅雀飛雲”之美稱。現在銅雀台僅剩一土坡。 冰井臺 位於“三台”最北端,高8丈,有房屋140間,因上有藏冰的井而得名。當時井深15丈,儲藏著大量的冰塊、煤炭、糧食、食鹽等物,以防不虞。如今,冰景台在地面上沒有任何遺跡,變成了農民的麥田。 當年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為主體的“鄴下文人”,在三臺上辭賦慷慨,談詩論文,開一代風格剛健、情調激越之文風,留下了大量的詞賦文論作品,在中國文化寶庫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西晉建興二年(西元314年)為避晉湣帝司馬鄴諱,鄴城改為臨漳,因其北臨漳水而得名。北周靜帝大象二年(西元580年)六月,相州總督尉遲迥起兵討伐楊堅,楊堅進兵至鄴與迥大戰,迥敗,自殺於西門豹祠南。鄴城破,楊堅下令焚毀鄴城及邑居,大火月餘未盡。至此,鄴城在歷史上消失,從此一蹶不振。名家觀點--潮遊三國https://www.ourchinastory.com/zh/columns/authors/threeking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