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和大家講過燒賣的法文,今次不如繼續講下其他的法國飲食文化啦! 這幾年,大家也對法式麵包糕餅趨之若騖,大大小小的法式餅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有些法國甜品大牌子如Laudrée等更一一進駐香港。不過,大家對法式的餅店的認識又有多少呢? 在法國,餅店可以分為三大類:Boulangerie,Pâtisserie,以及Viennoiserie 。 Boulangerie就是麵包店,賣的就是我們平常熟悉的法式麵包,例如長法包Baguette,圓包Boule,以及方包Pain de mie等等。Pâtisserie就是糕餅店,任何蛋糕、西餅、果撻、以及我們所熟悉的Macaroon馬卡龍餅,也可被稱為Pâtisserie。在香港,麵包和西餅店通常也會開在一起,形成梗有一間喺左近的「XX麵包西餅」,其實在法國也是一樣,Boulangerie 和Pâtisserie通常也是開在一起,既售賣麵包也售賣西餅。 好了,既然Boulangerie是麵包店,而Pâtisserie是糕餅店,那Viennoiserie又是甚麼?照字面解,Viennoiserie的意思是「來自維也納的東西」。吓?餅店關維也納咩事?(其實我一開始也有這個疑問)不用急,先讓我講一個小故事吧... 話說在1683年,歐洲發生了維也納戰役。某天晚上,鄂圖曼帝國的軍隊打算在深夜時偷襲維也納,不料他們的行動被早起來的麵包師傅發現,於是他們便拉響了全城的警報擊退敵人。這次抗敵成功後,麵包師傅便忽發奇想,把麵包做成鄂圖曼旗幟的新月形狀,來紀念這次的勝利。後來當奧地利和法國結盟時,維也納的公主Marie-Antoinette遠嫁法國(就是後來在法國大革命被斬首的瑪麗皇后),也同時把這種麵包帶到法國。而這種新月形麵包也在法國發揚光大,還取了個法文名字Croissant——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牛角包。因此,後人便把包括牛角包在內,這類帶甜的酥皮包點統稱為Viennoiserie,意思就是「來自維也納的包點」。除了牛角包之外,丹麥酥Danish和蘋果酥Chausson aux pomme也能被歸納為Viennoiserie。 說到Viennoiserie,除了牛角包之外,不得不提Brioche。它是我最喜愛吃的Viennoiserie。Brioche是一種介乎麵包與蛋糕之間,略帶甜味的包點。它的外觀像麵包,口感卻像蛋糕;吃下去時,你能同時感受到麵包的麥香以及蛋糕的蛋香。不過Brioche的味道卻比麵包有層次,又不會像蛋糕那般容易吃膩。由於我本身不太愛吃太甜的糕餅,卻又不喜歡吃味道太寡的麵包,所以當我第一次吃到Brioche時,我簡直有驚為天「包」的感覺!它那淡淡的甜味,鬆軟的質感以及豐腴的口感,真的一次過滿足晒我三個願望。不過在香港我好像還未看過有人售賣Brioche,不知道他日當Brioche流行到香港時,喜歡嘗新的香港人會不會也為之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