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所大學都被打到容容爛爛,學生們都被迫停課了。究竟這是計劃之內,還是純屬意外? 那天中大,原本有很多人留守,後來都跑到理大去了。最後的一戰,慘不忍睹。火很猛,同學再不出來,會否錯過了脫離危險的機會,困在火場裡被濃煙焗死?我很是担心。幸好最後火勢受控,然而,整所校園都被燒毀和破壞。建築物嚴重內傷了,學生都轉在網上學習,回校上課要等等。這究竟是運動的副產品,還是計劃中的目的? 假如這是意料之外的犧牲品,那麼這場運動實在過於即興和魯莽,缺乏周詳的計劃。是誰邀請/容讓大量非學生佔據校園?誰開始打爛課室及設備,並肆意四處放火焚燒物品和建築物?誰應付上責任? 最後被捕的,只有一少數是理大學生。試想,理大學生又怎會去打爛自己上課的課室?他們會願意破壞自己每天學習,美麗的校園?原因難測,但結果放在眼前,就是兩間大學都碎了,停課了,全校學生都不能再在這優美,設備完善的課室內學習。 這個情節對這場運動有何意義?它是運動的副產品麽? 非常巧合地,大學站又被打爛了,被逼關閉了。難道學生會刻意毁壞連接自己基地的火車站嗎?學生會增加自己回校回宿舍的交通時間嗎? 我們知道紅隧也被堵了,設施被毁,都要停用。兩個回校的重要交通輸 紐同時停用,校園被毁,結果是停課。究竟這是意外,還是另一個計劃的目的? 大學是裝備青年人的地方,讓他們將來學有所成,回饋社會。為何他們要毁壞校園,自毁前途?假如停課是計劃的目的時,那麼,這場運動便是計劃中的工具。那麼學生又是甚麼?希望學生們自己去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