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香港社會出現如此大的撕裂時,與其說如何解救,不如先分解和闡述不同的取向。這樣處理可能會比較實際些,希望可以讓大家易些溝通。 當政府發現有一個法律漏洞,然後及時去處理,這似乎是好合理。社會上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也屬正常。但在討論的過程中,我留意到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每個人選擇相信些甚麼,原來可以有好大差別。 關於逃犯條列,有人相信以下的陳述,覺得這是真的,所以會怕,我記得的有以下幾點: 1 第時遊行示威,會隨時比人拉返大陸 2 第時講句說話,如果大陸唔啱聽,會被送中並閉門審訊 3 你觸犯的法律,即使未大到要引渡,也可以輕易被更改罪名,令你要被送中 4 即使你沒有觸犯法律,也可用莫須有罪名,拉你返大陸等等... 我發現這些擔憂,都不是政府官員所說的例子,郤是來自網上很多的傳言,小道消息等等,難怪當林鄭說暫緩,並要多解說時,很多人都說"不用了"。 我個人的習慣,是聽到身邊的人情是非,都不會看為真,聽了就算。因為別人說的,多多少少總會加上了自己主觀的感受。所以我要認識那人,親身接觸的,聽其言,觀其行,才會列入考慮相信的範圍內。 然而,我發現原來有很多人,是選擇相信"零食"資訊的。野味的,辛辣的,加油添醋的,他們就喜歡聽,也傾向相信和接受。但正規的,就會問,"下!你咁都信呀?!!"這是我所觀察到的。 或者,事實並非如此。而是有些人,對於一切和中國大陸有關的資訊,都會選擇相信負面的評價。再極端的例子,是即使是一個中性的報導,甚至是一個成功,也會被反共人士,解讀為別有用心。 "選擇不信任,並相信國家會害自己",正是很多人現時的心理狀態。我想,在這種前設下,人與人之間,還可以怎樣溝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