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上海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讓人措手不及。疫情洶湧,對城市應急管理能力、城市運營和保障,乃至居民的綜合素養,都是一場考驗和挑戰。如今,這場大考在持續進行之中,雖然也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但總體來說,上海城市應急管理能力、居民志願發動能力、居民規范守序化程度,都處於較高水平,且因經驗積累而持續走高的狀態。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有幸參加了社區防疫志願服務工作,有了切身的體驗和感悟。講述人:閔行區委統戰部 陳超我所在的小區被劃定為重點封控區,儘管如此,我感到小區居民整體自覺守序且保持樂觀情緒。我們小區屬於中型小區,有高層有別墅,以自居為多,也有少量合租。實際居住人口1700人左右。這裡已封控了兩個多星期,但大家總體情緒穩定,談起此次疫情,在焦慮中帶著樂觀。我和一位居民談到當天無症狀感染者超過2000人時,出乎我意料的是這位居民口氣中並沒有沮喪:“因為阿拉上海人太多,好在疫苗接種率高,換到一些國家,只能聽天由命啦。”在多輪的核酸檢測中,居民基本都能配合做核酸,從3月13日開始小區第1次集中核酸檢測,到3月29日第6次核酸檢測,居民們已養成聽指揮有序做核酸的習慣,偶有不願做或在做核酸期間行為不文明的,會受到周邊居民的勸說和批評。疫情防控戰是一場巨大的考驗,也讓我們有了更多深層思考。一方面,提升社區精細化管理一直是上海市委重點課題,各社區“四駕馬車”的定位和站位是否到位、作用發揮好與壞,在這次疫情防控戰中已顯端倪。如何在疫情防控戰後半段總結好“有序發動社區力量、有效安撫好居民”的經驗,拾遺補缺,將對疫情的封控作為進一步提升上海社區治理能力的一個有力抓手,在危機中尋找發展機遇,這個課題值得深入研究和破解。另一方面,志願者招募的廣泛化和管理的溫情化、長效化、有效化,可以在這次疫情防控戰中加以梳理總結和提煉。志願者需要激情和擔當,這就需要對志願者、尤其是對年輕志願者的前期招募、崗位設定、長效管理、日常維護、保障跟進,都要有一整套的設計和安排,這才能把志願者聚得起、留得住、安得下心、發揮得了作用。我始終認為,志願者不應該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而是應該用溫情去浸潤,用激情來號召,用智慧去發揮好作用,用保障來穩貼好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