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不覺已到2021年,整個2020年都很少寫Blog,忙著討生活。放假市區滿滿的人潮根本無法放鬆好好休息,唯有自然風光才治癒我的心靈。這篇介紹的路線較長,起伏雖不多,但沒有補給沒有中途退出點所以都需要一定體力,行山要量力而為,也要帶備所需物質,希望看我blog的讀者找到山野樂趣之餘也要做個良好行山客。 想要前往香港西極可以在石壁水塘或大澳出發,個人覺得石壁水塘出發較佳,走過8小時的路後到大澳可以吃些小食補充體力。鳳凰徑全段分為十二段,個人覺得分段比麥理浩徑、衛奕迅徑差很多,長短差異很大,短的路線像第一段,從梅窩走到南山只需約半個小時便走完,長的話像第七段從狗牙嶺走到大澳,共十公里的路程。 鳳凰徑第八段主要為水泥路,5.5公里的路程頗為沉悶,沒有什麼風景,幸好全是平路,大約一個半小時便走到鳳凰徑第七段的入口狗嶺涌,接下來的風景就精彩了,山頭上可以看到狗嶺涌海灘以及對開海面,再走多一段小路便到達分流長長的海灘。 分流海灘遠看風景優美,但海灘上的垃圾不少,浪費了這個隱世水清沙幼的海灘。 走過分流海灘,沿著分流郊遊徑走,行上一個小山丘便看到分流石筍,「石筍」原指在洞內的鐘乳石,分流這塊在叢林間突出8米高的巨石有如雨後破土而出的竹筍,所以村民稱呼巨石為石筍,分流村也有「石筍村」這個別名。 在分流石筍旁邊有條小路可以看到一塊很平的大石,網上稱它為跳板石, 踏上跳板石要經過一段茂密的樹叢,小心一點走過去其實不難走。 分流的地名來自它的地理位置,位處於珠江出海口與南中國海水域的分界,海水分流成一邊泥黃色一邊蔚藍色。也因為其特別位置,有重要戰略價值,早在明代於分流築成炮台,現存的分流炮台遺址在康熙末年建成,炮台已沒有大炮,只留下石牆。 時間關係我們沒有去到分流燈塔及分流石圓環,經過分流村,發現村內唯一的士多沒有開,幸好早有準備,帶備了足夠的食水和食物,我們一行人一齊走到煎魚灣營地用餐。 吃過後繼續上路,終於到達香港境內最西端的地方—雞翼角,雞翼角其實是一個連島沙洲,但要在大退潮時連接的路才會露出海面,可惜當時沙洲被海水覆蓋,無法走到雞翼角。 二澳因從前封村不讓行山人仕經過而得到了「惡人谷」的惡名,2013年二澳復耕,現在二澳種植的主要是稻米,由二澳農作社以統籌農業生產。 二澳田園風光處處,想要體驗農耕生活可以留意二澳農作社舉辦的活動。 二澳前往大澳的路上會經過海神古廟及一大片濕地,泥灘和紅樹林是青彈塗魚和棲息地,也是馬蹄蟹的重要繁殖地和養育地。 走了八個小時,終於終於到了終點大澳,蘆葦田背後是高聳的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