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香港看Art Basel - 巴塞爾藝術展,總覺得應該是興奮,怎麼說這都是世界盛事! 可惜身邊想看的朋友不多,會看的人又就不到時間,就自己隻身赴會。後來想想,還是一個人比較好,因為我是屬於超級龜速型,一幅畫可以看很久...果然,看博物館的畫跟看畫展的話差太遠。 最不習慣是人好多,是好好好好多人...逼得你會覺得站在畫前面欣賞多兩秒都是罪。 博物館是你有無盡時間看每幅畫的每個角度,因為人不會太多,而且沒有人在看的作品還有好多。 藝術展可以拍照,但很多博物館都不能,所以在看畫時,就會順便看到好多龍友,好多「跟畫合照」,是要用來要打卡嗎?這本來是無問題的,因為我也試過跟Andy Warhol幅金寶湯合照(一邊影一邊high)。只是當人多時,問題就出現,就好比你去旅行永遠都沒有好的位置欣賞景點,因為都只能看到人頭... 不過我最失落是畫展原來是沒有導賞儀,就是那個給你描述畫作內容的導賞耳機。自問不是藝術專家,就只因為識一點點毛才想再學多一些,沒有導讀的看畫就只能最主觀看喜不喜歡,看標題猜內容,而最糟是很多畫都是"untitled",多謝~ 當然,藝術展總會有收獲~ 不去不知道,當我以為藝術仍然是西方人主導,卻發現很多國內人來看畫,更有國內和其他國家組團來參加。場內又有不少亞洲畫廊參與,首次見識很多甚有亞洲風采的作品,好有趣~ 有些畫廊還把作品的價錢標出來,當然是以十萬計算,然後畫框再加幾千元。嗯,只能說用$180門票來看4000幅藝術作品,真是超值~但 下次一定要參加導賞團才ok~ 最多更新在 https://www.facebook.com/michs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