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意外,很多香港背包客去澳洲working holiday, 認識都是台灣人。大家都說中文,而且文化背景又比較似,感覺更熟悉。背包客跟背包客認識,變成認識了聯合國-日本、韓國、法國、英國等各國人,反而最地道的澳洲人卻很小。在澳洲的二年,我只有去澳洲滑雪場打工才第一次叫做「融入當地生活」,從生活、工作、滑雪中認識的都是澳洲人,跟澳洲人的緣份從滑雪場起,連之後去日本、加拿大,認識一大堆澳洲人。最後,連我的英文都練成澳洲口音。 最爛又最貴的雪場? 去南半球滑雪?紐西蘭吧!澳洲的雪不太有名,有多少人知道澳洲會下雪?因為靠海及低海拔的關係,澳洲的降雪量非常不穩定,而且範圍不太,本土只有在NSW及Victoria省的Mt Kosciuszko山脈一帶下雪,而且雪季只有三個月,比任何國家都要短。近年全球溫室效應等因素影響,2013年的澳洲7月冬天更有史以來錄得連續六天零度以上「高溫」,但今年卻遇上百年一還大風雪,還是要看大家運氣呢。 面對久久不下雪的冬天,滑雪場只好花錢買造雪機,但鑑於滑雪場也是國家公園,對保護環境等能源控制都非常嚴格,以Perisher雪場為例,他在過去七年已經投資2200萬於高效益造雪機。下雪量變少,滑雪場就經常要出動雪車去修飾雪道,即是常聽到的groomed,把雪道的雪修平坦整齊。這樣一來,雪場營運成本高了,門票又變貴了。不過,儘管滑雪場每一部人造雪機都開盡,遇到下雨天,雪被沖走,污土石頭又露出來。 這樣你就知道我在澳洲滑雪場幾乎碰不到「非澳洲人」,事實上這裡只能說是本地人的休閒地方,不是澳洲的「必去熱點」。去滑雪場的遊客多是沒有看過雪的人,去滑雪場不是「到此一遊」的遊客,就是上滑雪體驗班的同學仔。我在日本打工滑雪認識的日本人、法國人都異口同聲跟我說,去澳洲絕不會待一整個雪季,因為雪況太壞。 滑雪花式高手? 也許澳洲人自小就知道自己國家不是滑雪的天堂,但卻不減他們對滑雪的熱愛。每天一度的大學生滑雪賽、超過5000名中學生會參加的滑雪營、60名專業運動員參加2014年冬季奧運會等,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對滑雪的愛戴。最近墨爾本的雪山Mt Buller只需要開車2小時,是最近城市的雪山,剛好夠當地人一天來回! 我碰到最小的客人是2.5歲,跟爸爸媽媽去玩二天一夜。我還記得我給這個小女孩穿最少的16號雪鞋,比她的鞋大了差不多一半。她媽媽笑著跟我說,沒關係呀,譲她早點看看雪,試試在雪走走,下年再學吧!我碰到最厲害的小孩「高手」大約6歲,花式90度滑過鐡盒(box)再360轉下地(landing)。 不只從小學習滑雪,也可能因為雪太差的關係,很多學會基本功的滑雪好手便去學玩花式。不是說滑普通道不好玩,只是在澳洲有「好雪」的天數好像真的太少了。雪有分不同種類,簡單講,如果在剛下雪的日子滑,雪比較少人滑過,會比較鬆軟輕幼,是「好雪」。相反,好幾天沒有下雪,雪會變得硬,又因為白天暖夜晚冷的關係,雪可能變成冰磈,又硬又不好滑。 反正雪不好,玩花式就好似變了澳洲人不二選擇。從最小的小雪丘慢慢玩,由跳起、抓板、轉方向再結合動作,澳洲滑雪場又好似變得好有趣,難怪澳洲的三面冬季奧運獎牌都是跟花式滑雪有關!我在澳洲滑雪場看到玩花式的Terrain Park長時間都有一大堆高手玩! p.s. 文章屬個人所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