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腺肌症,也被稱為子宮腺肌病,這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該病症是由於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導致週期性的增生、剝脫和出血。儘管子宮腺肌症的確切發病原因尚未明確,但可能與經宮腔手術、子宮內膜炎症和雌激素水平過高等因素有關。這種病症主要發生在30-50歲的已生育女性中,但近年來,由於女性的生育年齡推遲,未生育過的女性的發病率也有所增高。子宮腺肌症可分為彌漫型和局限型兩種,其症狀主要包括月經量過多、月經期過長和不斷加劇的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與月經週期無關的慢性盆腔痛、排卵期出血和性欲減退等症狀。 治療子宮腺肌症的方式取決於患者的症狀、年齡和生育需求,可能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其他治療方法如超聲引導經皮微波消融等。藥物治療主要用於症狀輕微、有生育需求或近絕經期的患者,主要藥物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等。嚴重症狀且藥物無效的患者可選擇手術治療,包括病灶切除術、子宮內膜去除術和全子宮切除術等。子宮腺肌症的診斷主要依賴於B超檢查,以及醫生的婦科檢查和病史詢問。確診則需要依據術後組織病理學檢查。需要注意的是,子宮腺肌症可能會引發一些並發症,如貧血,甚至有可能惡變為子宮內膜癌,因此及時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總的來說,子宮腺肌症是一種可以影響女性生活質量的疾病,但通過適當的治療,大多數患者的症狀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如果你有任何疑似子宮腺肌症的症狀,應儘快就醫,以便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