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欺騙論 我們在介紹史蒂文生的章節中曾有批評者認為整件事可能可一個大騙局。主因是兒童或他們的父母欺騙了研究人員,而這些所謂案例大都是生安白造的故事。我們不排除有個別欺騙的情況出現。史蒂文生亦曾發表文章題為《七個在亞洲的欺騙及自我欺騙的輪迴案例》(Deception And Self-Deception in 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 Seven Illustrative Cases in Asia) 。但從實際的角度考慮,大部份的父母或有關人士編造故事的動機實在不太強,因為他們在整個事件中可以說是很難得到實質的利益。雖然有個別的家人可能得到人們的一些關注,但從實際的情況來説,用這麼大的氣力來編造這些故事來引起丁點的關注實在不化算。而這些惡作劇的父母往往要等上後多年後個案才會被報導,因此,這些遲來的「回報」實不足以誘使他們在作故事來欺騙世人。此外,亦有批評者說有些兒童或家庭為了改善他們現有的生活條件而攀附一些經濟條件較佳的家庭而虛構出一段一段前世今生的關係。我們相信,認單從個別的個案來看,這是一個合理的懷疑,我們亦不能抹煞這可能性。但我們決不能因証明一棵樹的不存在而否定整個森林的存在。 況且,從研究人員所捜集的個案中,由其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很多家庭的經濟條件是不相伯仲的,而有些前世家庭的經濟水平與現世相比還要較低。因此純粹攀附的理由並不適用於這些個案,惶論一此前世人物是被處決的殺人犯,而現世的家庭覺得羞恥而不願合作。再這,要編造一做前世今生的故事而經得起核實的確十分不容易,兩個家庭及相關的家人如父母、祖父母、妻子、丈夫、子女、親屬等人要事先做很多資料捜集及採排工作。在沒有任何可預計的金錢或其他回報的情況下,我們實想不到有什麼理由要驅使這些家庭要這樣做。況且要教暁三、四歳的小童在調查其間真情流露,實在是絕頂困難的工作。雖然可能有個別的欺騙情況的出現,我們總不能對這普遍現象視而不見而統統打成為捏造。 (二)一廂情願論 雖然有意圖籍輪迴故事獲益的個案不會太多,但一廂情願地認為自己的孩子的前身是某名人的個案亦有發生。史蒂文生在《七個在亞洲的欺騙及自我欺騙的輪迴案例》一文中舉出一個在土耳奇的個案可以作為例子。在土耳奇有一位父親十分欣賞被行刺的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Kennedy),他說在兒子出生前不久,夢到甘迺迪總統到他家,想說跟他住在一起。甘迺迪在這個年代在外國十分知名,而他的遇刺亦引起世界關注。土耳奇父親的兒子在一九六五年出生,父親給他取名為土耳奇發音的甘迺迪。當研究員訪問該男子時,他的兒子剛滿兩歲,據他説孩子自稱為甘迺迪總統(實際上當時研究人員已知有兩個個案自稱是甘迺迪的轉世)。研究人員認為家長很有可能在無意間把自己崇拜偶像的心投射在兒子身上。但是,不能因為有這些一廂情願的個案存在而視所有的案例為自我欺騙的個案。 (三)「加鹽潻醋」論 有些人認為所謂輪迴的陳述基本上是一些巧合再加上日後再「加鹽潻醋」而成。很多時研究人員在兩個家庭相認後才介入核實調查,而時間的差距可能是數個月或數年。而這兩個家庭所提供給研究人員的資料可能已是十分模糊,怎至誇大及失實。因此,這些個案的原始資料極不可靠。為探討「加鹽潻醋」的效應,有一研究員基路博士(Dr. Keil) 曽再次檢視史蒂文生二十年前曾跟進的十五個個案,了解陳述會否因時間的關係而失實及誇大。基路博士事前並沒有參考由史蒂文生所捜集的資料,而直接面見這些個案家庭,以比較這兩次所捜集的資料的一致性。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一個個案所提供的資料有加鹽漆醋的現象,因個案提供給基路博士一些新資料在二十年前並沒有提供給史蒂文生。其中三個個案的資料並沒有不同,而其餘十一個個案的資料在第二次搜集時有所流失。這個研究顯示,「加鹽潻醋」的效應並沒有想像中的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