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間亦有流轉很多輪迴的個案。中國的儒家學說雖有「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遠之之説,但民間社會對輪迴的説法並不抗拒。道教是中國傳統民間宗教。根據道教之説,人身有三魂七魄。三魂即胎光、奭靈、幽精;七魄計有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人死以後,七魄散去,三魂一魂歸墓地或納骨塔(也就是守着屍體),一魂歸於神主牌,一魂赴陰曹地府受審並且投胎轉世。另外佛教在東漢傳入中土後,國人亦接受六度輪迴的説法。中國近代雖然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反迷信的社會氣氛下亦有一些個案被廣泛報導,日後會向大家介紹。我先講述黃庭堅的故事。 黃庭堅「書到今生讀已遲」的故事 江西修水縣縣志記載一個有關黃庭堅的歷史公案。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縣(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著名詩人,江西詩派祖師。他的書法亦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黃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身為士大夫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考之一。他一生陷入新舊黨爭,被新黨誣害、流放,官至知州。紹興初年,宋高宗追封其為太師、龍圓閣直學士,謚文節。 話說黃庭堅二十五歲考中了進士,奉派到江西修水縣當刺史。有一天,黃庭堅作了一個夢,夢到從縣衙出來,走到一個山坡上的一間小小的房子,房子前面有張桌子,桌上有個香爐,香爐前面有一碗芹菜麵,還有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太太站在香案的後面。黃庭堅看到這碗麵,拿起來就吃,而且覺得很好吃,後來忽然就醒了。 第二天睡午覺時,又作了同樣的一個夢,也是同一個地點,也是同一個老太太,也是一碗芹菜麵,他覺得奇怪,怎麼作同樣的夢呢?但是想想,就是一個夢而已,不必在意。但是到了第三天,又作了同一個夢。黃庭堅覺得很奇怪了,這不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了。於是,他循著夢中的方向,去找這條路和房子,結果竟然找到了。再一看,確實有一張桌子、一個香案,香爐還放在上面。但是沒有看見芹菜麵,老太太也不在。黃庭堅就敲門,門一開,一位老太太出來了,與夢中所見的老太太一模一樣。他就問老太太為何擺這張桌子在這裡,老太太說,每一年到了這個時候,她都會祭拜女兒。她表示她的女兒臨死前說過她忌日都會回來,所以每年一到了她的忌辰,她都要拜祭女兒。她喜歡吃芹菜麵,所以一到這個時候,她都會祭拜她,並請她回來吃芹菜。黃庭堅心想這幾天他都是夢到來這裡吃芹菜麵,難道自己的前生就是她女兒?他心裡覺得很奇怪。 老太太又表示她女兒往生二十五年了,以前喜歡持齋念佛、看經,喜歡儒家,喜歡作詩、作文章。她是個孝女,老太太本來要她嫁人,她不嫁,她要盡孝,沒想到生了一場病就死了。黃庭堅又問她女兒有沒有留下什麼東西呢?老太太説有一箱子的書,還有她寫作的文稿,但這箱子從她死後一直到現在,我都沒打開過。黃庭堅得知箱子還在,於是他跟著老太太走進房間,看到箱子上鎖著一把大銅鎖。老太太表示箱是女兒自己鎖的,她不知道鑰匙放在哪裡。 黃庭堅愈聽愈認定自己就是老太太的女兒來轉世的,馬上把眼睛閉下來,心一定,就看到鑰匙在牆縫裡。過去牆是泥土造的,泥土相接的地方有很多洞縫,鑰匙就在其中一個洞縫裡。黃庭堅把鑰匙取出,打開箱子,一看,都是佛經、儒書,和老太太女兒自己寫的二十多篇文章。黃庭堅看了這些文章,發現其中一篇就是他考進士時寫的那篇文章。他馬上跪下來,把老太太請回家侍奉。這是黃庭堅「二世奉母」的故事。 後來明朝的詩人袁枚讀到這個故事曾寫下「書到今生讀已遲」的名句,意思是說像黃庭堅這樣的大文學家,詩、書、畫三絕的人,並不是今生才開始讀書的,前世已經讀了很多書了,如果這一世才開始讀,已經太晚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