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幾年前的我,從來沒想過「攝護腺」這三個字會跟自己扯上關係。那時候聽到這類話題,總覺得那是老一輩人才需要擔心的事。但隨著年紀慢慢逼近50,身體開始給我一些「小提醒」。一開始只是覺得晚上常常會醒來尿尿,而且一次尿不多,總是覺得沒尿乾淨。白天也變得頻尿,上個廁所才半小時,又有感覺。我一開始還開玩笑說是不是水喝太多,結果家人一語點醒夢中人:「該不會是攝護腺出問題了吧?」這句話讓我有點緊張,於是我去掛了泌尿科。醫生很有耐心地聽我描述,安排了超音波跟抽血檢查。報告出來那天,我其實蠻忐忑的。醫生看了看說:「你的攝護腺確實有腫大情形,建議可以考慮攝護腺微創手術。」一聽到「手術」兩個字,我心裡直冒冷汗。我連打針都怕,更別說手術了。回家後我上網查了一堆資料,看了各種案例跟討論區留言,越看越焦慮。但老婆一句話讓我動搖了:「你每天都睡不好、上廁所上到煩,真的值得這樣拖著過日子嗎?」想想也是,為了不動手術而一直忍耐,難道才是對身體最好嗎?後來我再去諮詢了一次,醫生解釋現在的攝護腺微創手術不像以前那樣恐怖,傷口小、恢復快,很多人術後生活品質真的改善很多。聽完我終於下定決心動手術。手術當天雖然還是緊張,但整個流程比我想像中順利很多。術後觀察幾天,我就出院了。最讓我驚喜的是,才一週左右,我就明顯感覺晚上不再頻尿、排尿變得順暢。那種「總算可以好好睡覺」的感覺,真的太幸福。術後幾週,我的生活變得輕鬆許多,整個人也變得更有精神。原本那種對身體的焦慮,慢慢被踏實感取代。雖然這段過程有點波折,但我現在很慶幸自己有勇氣面對問題,接受治療。說到這裡,我朋友阿忠的情況也讓我印象深刻。他最近一直抱怨說工作效率變差,早上起不來,整個人提不起勁。我一開始以為他是壓力太大,結果他去看診才知道,他是睪固酮低下。他自己也很驚訝,因為平常沒什麼大病,但就是一直覺得累、心情低落、甚至性慾也變差。醫生說這些都是睪固酮低下的常見症狀,特別是過了40歲以後,荷爾蒙水平會慢慢下降。他問我:「你知道睪固酮低下如何治療嗎?」我還真的不太懂,後來聽他分享才知道,原來除了荷爾蒙補充治療,生活習慣也很關鍵。像是多運動、睡眠充足、減少壓力這些,都能幫助提升睪固酮。阿忠現在開始健走、減重,還去上重訓課程。他說雖然改變不會馬上看到效果,但慢慢地,他真的覺得自己狀態變好了。他甚至開玩笑說:「這輩子第一次期待健檢報告!」聽他這樣說,我也深有感觸。以前我們都以為身體出狀況是老了、倒楣,其實只是我們太晚開始照顧它。這是給自己的一個機會,一個「重新出發」的機會。我現在不用每晚跑廁所,心情好很多。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不要再把身體的不舒服當作小事,也不要為了面子硬撐。健康,是從正視問題開始的。如果你也正面對這些困擾,不妨勇敢面對、諮詢醫師,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因為真的,人生下半場,值得活得更舒服、更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