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 都經常覺得自己因為工作,沒了生活。 有一些人甚至因為忙碌的工作,十年以來都沒去過一次旅行。 在我看「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這一本書之前, 我一直都追求著工作同生活平衡。 希望每天放工之後,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放假的時候,不希望看公司的信息。 但我發現時間根本唔夠用。 不但平衡不到生活,還讓到我的事業愈來愈差。 原來 我們需要更加不平衡 我們見到所有偉大的成功,都是來自於某個失衡的選擇。 走向極端,才能使我們離開平庸。 在一個歌唱比賽中,一個只是把每一首歌唱好的參賽者, 和一個只能夠唱出一首高難度歌曲的參賽者,哪一個比較容易成功? 相信是後者。 我們需要把大量的時間和專注力在最重要的事上, 才能把效能最大化,令成就走向極端。 高比拜仁將他的一生放在籃球上, 在2016年退役後,他才全情投入在家庭生活之中。 喬布斯專注在工作,雖然他因為工作沒了生活, 使他跟家人的關係很糟,但最後他的成就大到每一個人都知道。 如果我們嘗試平衡工作和生活,就會使我們的注意力分散, 結果工作和生活上的每一件事,都沒有得到你足夠的注意力, 什麼事都偷工減料,最後兩件事都失敗。 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你, 不會相信每天下班後把時間陪在朋友身上,還能升職加薪吧? 不想因為工作沒了生活的你, 不會相信每天都辛勞加班,還可以有足夠的精力和兒子玩角色扮演吧? 要讓工作和生活成功就必須失衡 走向極端 但是為了工作,我們是否必須沒了生活? 為了生活,我們就必須沒了工作呢? 其實工作與生活本來就不存在平衡, 只是我們硬要把他們盡量做得平衡些。 因此,我們可以控制的不是它是否平衡, 而是控制失衡的時間,以及失衡在哪一件重要的事上。 那我們要如何控制失衡的時間呢? 我們用一段時間專注在一件事後,其他重要的事情必定失衡。 但失衡是有程度之分的,由低至高,嚴重到非常嚴重。 因此我們要做的事就是,要在你的生活不平衡到無可救藥的狀況前, 做一個反平衡動作。 我們可以想像在生活和工作之間有一條平衡線 我們都知道要完全貼近平衡線是不可取的 因為成就發生在極端。 那麼當我們把生命放到工作的極端位置一段時間後, 我們可以做的是把我們的生命從工作的極端位置,拉回平衡線。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專注在工作一段時間後, 要停一停,再用一段時間專注在你的家庭,個人夢想,心靈健康之中。 這樣生活就不會因長期極端工作,而造成不可救回的狀況,沒了生活。 當生活有了足夠的滿足,我們就可以把生命拉回工作的極端位置, 不斷在工作跟生活之間來回。 因此如果你認為在工作上,你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成就, 或者你發現你可以向公司請到一個長假期, 你可以和你親愛的人來一次比較長的旅行,甚至情況許可的話, 你更加可以辭去原本的工作,把時間放在家人和愛人身上。 等你覺得滿足的時候,再次投入工作當中, 至於究竟失衡多久要做一次反平衡動作,這就需要你自己去判斷了。 原則是要不斷審視自己的狀況,要令自己的成就走向極端的同時, 不要讓其他重要的事情失衡到不可救回的地步, 我猜你都不會想在中年的時候才發現, 已經沒有精力去旅行做一些瘋狂的事, 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才發現補償不回他的生日會, 又或者只想實現夢想,錯過了可以在社會上趺趺撞撞的年紀。 記住!工作和生活是不能夠保持平衡的, 但我們能夠決定工作或者生活分別要失衡多長時間。 如果你覺得這段內容幫到你, 但又覺得看字很麻煩 可以到「豬仔講書說道理」頻道聽有聲有畫面的說書。 https://youtu.be/sQ-F3ki449k 每星期都會有新的主題,每星期六與你一起看書,解決你想知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