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由署名“方舟與中國”撰寫的長文“客觀評價習近平”,在網上引發熱議。該文談了習近平的雄心、性格和心理認知,評價了習的治國理念和重要政策。這些評價是否客觀,人們見仁見智。我認為,這篇文章,值得一讀,值得一評。其精彩處在於,作者通過案例分析,相當“客觀地”、又不失深刻地揭示了習近平不讓人滿意的地方。但是筆者更想看看原作者客觀評價幾屆和習近平交手的其他國家領導人,從這四萬字的長文不難看出,作者是有渠道有方法拿到很多國家領導人的所謂“內幕”,其實如果是這樣一個客觀評價各大領導人的合集,更能讓讀者信服,而不是第一直覺去考慮他的動機。也行某些總結是客觀的,但是古話說“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凡事別走極端,看待問題也別走極端,也要有包容之心。其實我如果是我作為一個人也好一個國家領導人也好,做到以上18字就好,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很好了,有一個人或者一幫人來罵我“你這個人,我看你什麼都不是,你這個笨蛋,你乾脆回去種田吧!”我作為一個領導人,我要不要去和分辨?我會選擇“自黑”,因為我知道我心中的白,知其白,守其黑,白就是我心中的光明和信念。別人黑我,我淡然一笑,我能自黑是因為我有遠大的目標,內心是有光明和信念的。我也不會去和他爭辯:我說你胡說,你看我做的這些事情。這樣一說,我就笨了。既然我自己做好我應該做的,大家都知道,淡然一笑就完了,這就是”知其榮,守其辱”。電影葉問,有一個場景,一天一個挑戰者又來挑戰葉問,徒弟問葉問怎麼辦?葉問說:跑!徒弟不解,我們幾下就可以把他打倒,跑什麼呀?葉問回答:既然都知道我們幾下都把他打倒了,你為什麼還要和他較量?這一較量不久落於痕跡,落於低了?“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示人。”萬事萬物都是對立面相比較而存在的。時候,要達到這一方面,反而要從另外一個方面才能把那個事情做的更好。這也是中國人的“中庸”。所以有反對質疑的聲音就是大道,別去爭辯,做好自己應該做的。有“萬物負陽而抱陽,沖氣以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