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9日,一篇由匿名人士發表的四萬字長文《客觀評價習近平》,引發輿論關注。該文章篇幅巨大,把習近平執政期間所做的事情歷數一遍,羅列得非常詳細, 被多個海外中文網站轉載。真的客觀評價嗎?讓我們來看看。單從文章題目“客觀評價”,就會讓大家不由自主的聯想到,筆者將會以不帶任何政治色彩,從公允的角度評價習近平執政中國以來的功與過、是與非。讓人意外的是,通篇沒對習近平表述一點兒肯定,重點放在對個人的羞辱詛咒謾罵,扣上梟雄品質、厚黑手段、集權獨裁、權力膨脹、唯我獨尊諸如此類的大帽子,而這也構成了這篇文章貫穿始終的主調。撇開習近平的功過是非不說,從通篇惡語相向沒得一點功績來說,就顯得十分不合常理,這種海外媒體的一貫抹黑套路暴露無遺,假用客觀評價公正之筆,行大肆抹黑之實。這種粗劣的文章居然讓不少對中國有異見的海外媒體和人士集體高潮了。客觀評價習近平偶然間發現,這個“方舟與中國”在《留園網》發表《客觀評價習近平》文章的當天,還發表了一篇一萬七千字的文章《客觀評價薄熙來》,有興趣的可以去圍觀,通篇稱讚薄熙來是“儒家文化和紳士文化下的魅力領袖”、“能力傑出魅力非凡”、“有十足的進取心”、“榮耀之子”,行文風格與前一篇大相徑庭。兩篇文章想比,這個基調和用意不言而喻,作者“客觀評價”真的客觀了嗎?沒有帶政治色彩都沒人信。評說習近平的功過應當有客觀標準,有事實的認定。這個客觀的標準就是中國人民的生活是變得更好了還是更糟了?諸如中國現代基礎設施建設的迅猛發展,高鐵一再刷新世界紀錄,從2010年高鐵里程躍居全球第一,到目前“四縱四橫”高鐵網已建成運營;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等等。對於十年來中國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相信到過中國的人都應該深有體會,可文章作者卻看不到聽不到,應該是選著性失聰吧?客觀評價習近平該文章還提到,“習近平和資本的戰爭,其實代表著他與整個官僚系統的對立”,使“中國的官場變得異常壓抑;官員在工作上非常消極,很多人希望用一場苦熬來換取明天”。習近平上台後大刀闊斧地展開反腐敗鬥爭,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查處了400餘萬人,包括數百名省部級官員,觸及了黨內既得利益者,許多官員因為不能撈到好處而感到壓抑,心情鬱悶,度日如年,這不正說明習近平的政策是有效的嗎?在這種反腐高壓下,官員想貪而不敢貪,這不是正說明反腐政策取得了成果嗎?這難道不是廣大民眾的福音?把官僚階級的不滿視為習近平的政策缺失,明顯邏輯混亂,是非不分。由此可見,《客觀評價習近平》一文,“客觀評價”不客觀,斷言習近平“在從政之路上已經很難持續走下去”,即將“迎來全面的破敗”,也是毫無理由一廂情願的意淫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