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態度叫 「管理金錢的習慣,比擁有金錢數目更重要」,管理金錢也是一種修行,修的是「需要」和「想要」,這是伙頭妹兩年前從乳牛爸爸身上學到的,要自己親身體驗。如同學習游泳,別人不能代替你去下水游!剛開始的時候伙頭妹心想天啊!這真的可行嗎?而乳牛爸爸強調即使你口袋只有$1 也要好好地分配啊! 簡單圖片介紹一下伙頭妹的六個罐子修行,每一個罐子的比例可以按照個人去調整。當然生活必需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罐子(它是維持生活的衣、食、住、行),然而 這個卻能精進地去修「需要」和「想要」,生活上因為「想要」往往令到我們走上「苦」的道路,金錢的苦,貪念的苦。相反如果我們學會知足,能夠分別出「需 要」還 「想要」時,我們就能慢慢地出走苦的道路。 這是一個好好的參考,「需要」和「想要」是個人習慣的修行,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時間的累積,只要你願意踏出第一步! 每個月伙頭妹也會做一個婆仔動作,把糧金按比例分配到六個罐子,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日子久了,你會發現讓成習慣如何地運用金錢,好像給予內心一個條約去遵守。 婆仔指定動作二是定期執拾銀包,整整齊齊的環境會有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目了然的感覺。信用卡在社會上是一種很普遍的東西, 但如何地運用就要視個人的理財習慣了,否則善用則會變成使用。而伙頭妹習慣地把當天信用卡簽賬後會把該款項放進指定信封內(繳交下月卡數),然後記錄下 來!這樣便會清清楚楚,不然打開月結單時 " 眼睛放大,心跳加速 "了!哈哈!重點是信用卡是一種便利生活的工具,而不是變成先洗未來錢的兇器啊! 以上是伙頭妹的小小分享、體會管理金錢的習慣。「需要」和「想要」也是正在修我們的「心」,學習如何駕馭自己的「心」,如何不被外境牽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