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天氣好好,和許多國人心理一樣,國慶長假高速上為省下點買路錢,蜂擁而出。我也跨出了.國門去寧國落花蕩逛一逛,有那麼點兒不蹭白不蹭味道。水東小鎮因水成市,造就了千古美譽。一條水陽江在宣州打了個結,急奔著與姑溪河纏綿而去,淡出了人們視野。寧國借山成名,落魄的或有或無。發源於寧國大山裏的青弋江、水陽江、富春江如美人裙裝的彩練飄落四方,哺育、滋潤著下游無數的黎民百姓,尷尬的是很少有人惦記它的存在痔瘡免開刀。 幾千年來,寧國一直囿於宣州名下,動彈不得。與山爭,遠不是聞名遐邇黃山的對手,那才叫高山仰止。偶爾也與遠在長江邊鳩茲地的才俊蕪湖眉來眼去,不疼不癢地當了人家一陣子的.情人。無奈,東窗事發,又被文房四寶的宣州一巴掌打回原形。天生.妾命的寧國,倒也安分守己,寧靜的一臉的與世無爭樣,皖南山區旮旯裏,很少有人惦記上它。掛一個縣級市的.市名,估計是增添點它的.存在感罷了溶脂療程。 車,一路顛簸,過了宣州北便是綿延起伏的山。隔著車窗遠遠地望去,群山環繞的山坳裏,碧樹連蔭。溪水邊,零星散落些人家,那便是落花蕩吧?已是中秋,一片片姹紫嫣紅被洗滌的.綠肥紅瘦, 寂靜的落花蕩裏無紅可落,留下些上了年歲的古樹直挺挺地立在秋風裏,隱隱油然而生.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悲憫MD Senses。 一口口池塘,滿塘鏽了葉的蓮荷,在纖細、枯瘦的莖杆支撐下盡顯無精打彩倦態,暗灰色取代了勃勃生機的翠綠,透著一腔淒涼的美。乾癟的污泥上流動著些許濁水,淺淺見著埋在污泥中蓮藕的根須,透著滄桑。秋風不解風情,一個勁地在枯寂的蓮塘間盤旋、嬉戲,面色憔悴的殘荷耷拉著腦袋,勉為其難地在清風中挪挪秀骨應和一下,依舊默默無言。昔日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繁華勝境蕩然無存。荷塘邊立著一個莫名的小亭,幾個老人對眼前的頹枝敗葉全然不顧,盡興玩著.慣蛋。 這便是.枯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的殘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