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走到西灣河電影資料館看《舊日戲院昔日情》,最初我還以為展覽館就是在地鐵站上蓋的文娛中心,原來要經過鯉景灣休憩公園,走到體育館旁,大約也要行5-6分鐘才到。 推門走入資料館,一台巨型的35MM放影機就設在右手邊,最初我還以為是道具,原來這是當年皇后戲院的實物放影機,當2007年放影完「色戒」後搬到這裡保存,真想不到播放電影要用上比人還要高大的機器。 向前行就是化身成懷舊戲院大堂的展覽廳,大型手繪電影廣告,霓虹燈的招牌,還有一檔賣蔗的走鬼檔,如果同時擺放燒尤魚,粟米和話梅檔就更加還原當年入場前的情景喇。 我最愛看當年的懷舊東西,場內展出當年戲院的播放牌,人手畫位的戲飛筆,招聘廣告,時間印章等。原來2004年金聲戲院結業前堂坐$30元,超等也只是$35元。 資料指香港九龍新界全盛時期一共有139間戲院,部份仍然存在的也全部重建了,例如紅磡的寶石,豉油街的金聲。如果我最有印象的一定要太子的麗聲,當年「開心鬼」,「最佳拍檔」的新藝城電影都是由媽媽帶我入場,旁邊的凱聲則比較少到,因為她主力播放西片。我一直誤會凱聲和麗聲是同年結業的,原來凱聲1998年才結業,相比麗聲還要遲8年呢。 場中有很多有趣的電影述語解畫,例如當年叫「走片」就是鄰近多間戲院可能共用同一套電影的菲林,所以一般的放影時間也會相差十數分鐘,好等第一間戲院播放完第一本片,就人手飛車送到去第二間戲院播放,所以,當年看午夜場我也試過遇上「走片未到 請候片刻」的空白時間。 還有戲院也有首輪影院及二輪戲院的分別,原來當年新蒲崗的麗宮就是二輪王了。因為東城戲院前身是萬國殯儀館,女廁就是停屍間,所以一直盛傳灣仔最猛鬼的戲院,真的信不信由你。 展場還展出不少當年的特刊、戲橋、剪報、座位表及放映時間表等。不過,可能全部也是50年代,60年代的資料,自己的投入感不是太大,因為這些電影太經典,所以我也沒有看過。 展覽廳還展出當年舊式電影凳、爆谷機及磅重機,不明白為何當年的戲院大堂一定會有一台磅重機,而今次的磅重機竟然還可以操作,只要投入在場工作人員派發的一個代幣,磅重機內的電燈泡一著一閃,磅重卡即時掉下來,不過,我很懷疑它的準確程度,事關我已經連銀包,鞋也放低才上磅,但竟然也有65KG?莫非我真的中年發福?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hayakutang http://dayanlife.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