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這種薄薄的東西已悄無聲息地主宰了大部分的人。人們憂愁的時候,快樂的時候,請客的時候,哀傷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它。這種液體叫做酒。 “人生幾何,對酒當歌”,“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煮酒論英雄”,“一杯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無酒不成席”,詩詞歌賦裡,俗語古諺中,到處都是它的影子。 啤酒、葡萄酒、米酒、白酒……不同品種和牌的酒,以千姿百態的裝飾出現,吸引著人們的眼球並牢牢地拴住了人們的胃口。萍水相逢,一杯酒;故人重聚,一杯酒;送君千里,也是一杯酒。酒,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食用品。也早有人專門研究關於酒的學問,將酒的釀制過程、承裝器皿以及古今歷史、功效等都加以探討,形成一種酒文化。 好酒的人,若是看到席上無酒,必定會很難受。即使滴酒不沾的人,看著那些形態各異的酒瓶與酒杯擺在面前,也覺得是一種享受。更何況,聽說啤酒可以美容,葡萄酒可以養顏,而米酒、白酒可以入藥,聽到如此的“功效”也的確有淺酌一杯的想法。當那種薄薄的液體入肚,血管開始舒張,也的確叫人有點飄飄然。難怪當曹操喝到興頭時,不覺吟“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酒,的確有著暫時麻木神經的作用。但卻是解不了真愁的。所以古人說:“藥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就連奢酒如命,鬥酒詩百篇的李白也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而且,酒喝多了,會醉。醉過之後的行為,便不由控制。李白能夠在酒醉之後寫出好詩,是一種良性的發揮。但醉後更多的,是非良性的行為。“酒能亂性”,醉後尤其如此。血氣方剛的年齡,暴躁的性格,若是再加上灑的摻和,定會釀成意料不到的災禍。所以有許多人清醒的時候還算文質彬彬,酒醉後卻是兇狠好鬥。打架鬥毆、搶劫殺人也有幾成的肇事者是醉鬼。許多車禍發生的原因,也多半是出於司機喝了太多酒。因此,國家也三令五申醉酒嚴禁駕車。這時,酒真的成了“穿腸毒藥”。看來,所有好的東西,都有一個度和量的限定。 許多東西都是越久越壞,而酒,卻是越陳越香。陳年佳釀,必定成為好酒之人的最愛。就如同友誼。朋友也是越久越好,往往是最人真實和牢固的。老友如同經過釀造的陳年老酒,香氣怡人,不喝已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