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把AI for Science推上風口,激發了全球對科技進步的新一輪想象和討論,這個科研範式將改變什麼,AI的價值會從哪裡開始「噴發」? 香港2024年10月22日 /美通社/ -- 10月11日—13日,由香港理工大學(PolyU)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SHTM)主辦的「IMPACT2024」全球酒店業盛會在香港ICON酒店圓滿舉辦。活動以「Tourism and Hospitality in the Age of Transformation」為主題,為政府、行業科學家、專家學者提供交流趨勢和見解、分享研究發現和實踐、探索創造性途徑並推動行業的演變的平台,雲跡科技創始人兼CEO支濤受邀出席活動並作主題分享。 會上,「香港理工大學-雲跡科技酒店數字智能聯合創新實驗室」簽約儀式在香港理工大學順利舉行。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教學)黃國賢教授出席活動,並在致辭中表達了對與雲跡科技合作的期許。他表示,香港理工大學和各行業專家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將助力科技和酒店行業的融合及發展。香港理工大學-雲跡科技酒店數字智能聯合創新實驗室的合作將為科研項目聯合研究、教學活動開拓新的活力和機會。此次活動彙集了世界領先的科學家和行業專家,期待通過合作為行業和社會帶來深遠影響。 每一個跨時代產物的出現,必然源於一群人長久以來的默默耕耘。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都頒發給了AI,人類社會踏入了屬於AI的時代。雲跡科技創始人兼CEO支濤在會上表示:當前,AI、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於酒店,把酒店升級為一個「智能體」,服務了10億人次。香港理工大學-雲跡科技酒店數字智能聯合創新實驗室正式成立,將科學研發和社會應用更深度融合,推動加快香港打造「金融中心」之外的「科技中心」的步伐。 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副院長宋海岩教授、雲跡科技副總裁謝雲鵬作為雙方代表簽署協議,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教學)黃國賢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別朝紅教授、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院長田桂成教授、中國飯店業協會酒店數字化專委會理事長張興國,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內地校友會會長、凱悅集團中國區副總裁兼逸扉酒店公司CEO孫武博士,Smith Travel Research (STR) 高級副總裁Steve Hood共同見證簽約流程。 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邱達根、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工業專員葛明博士、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劉會平,原科技部一級巡視員、中國發明協會副秘書長劉志明,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綠色生活與創新部總經理都永海、中關村京港澳青創中心董事、常務副總經理張凱,美的置業集團戰略投資中心總經理兼睿住資本總經理劉雁甲、攜程集團研究院執行秘書長孫博文等作為特邀嘉賓到場交流、見證了簽約儀式併合影留念。 領航|構建「產學研用」研發基地,推動全球酒店向AI進化 近年來,酒店智能化轉型進展積極。據全球知名酒店網站Hospitality Net的調查顯示,超過80%的酒店經營者已廣泛採用智能技術。 酒店的數智化將逐步從表面智能轉向平台化、體系化、生態化的深度發展。從區域來看,中國內地酒店在智能物聯、AI和具身智能機器人等核心服務領域表現突出,為推動海外酒店的AI化發展提供了範例。 雲跡科技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機器人服務平台,截至目前,已為全球超過30,000家酒店提供AI+機器人服務。香港理工大學酒店與旅遊業管理學院全球知名,連續七年在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GRAS)中位居「旅遊休閑管理」領域的榜首。此次合作,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聯手打造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產學研用」一體化AI與具身智能研發基地。 會議期間,香港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雲跡科技三方舉辦專題座談會。西安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別朝紅教授表示,西安交通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已有20年的實體合作,雙方是密切的合作夥伴。雲跡科技由西安交大傑出校友支濤創立,是一家充滿理想與激情的企業,學校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校友企業的發展,深挖合作潛力。此次雲跡科技與香港理工大學的合作充分展示了「強強聯合」的力量。下一步,西安交大將繼續紮實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依託香港和內地西部的科技創新港,推動產業創新資源在「兩港」之間的雙向流動,充分發揮西安交通大學香港研究院的橋樑作用,促進更多校友企業在科技創新、產業轉化與香港國際前沿科學間形成良性互動,實現校地企產學的深度融合與共贏發展。 創新|打造場景「智能體」, 讓具身智能深度執行服務 隨着人民生活對科技化、體驗化、場景化和定製化的酒店產品需求日趨強烈,越來越多的酒店希望通過構建順暢智能化系統為客戶提供個性化、舒適的服務體驗。當前市場下,具身智能機器人作為酒店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是酒店接觸賓客的紐帶,酒店行業應該如何採用AI+具身智能技術將其發揮最大價值? 依託於「AI+具身智能」技術,雲跡科技率先推出「端到端」閉環服務方案,構建「具身智能+場景智能」交互融合的場景「智能體」,其行業首創的複合多態機器人UP、服務數字化運營系統HDOS(Hospitality Digital Operation System),可將目標場景升級為一個類「智能體」,讓機器人擁有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感知、認知、決策、執行、反饋的全流程實現「端到端」的服務閉環,打造成一個全新的線下+線上融合的可運營、可協作的場景智能體,為智慧城市的服務行業提供全新的可融合、可運營、可協作的數字化AI服務方案。 AI加持讓具身智能具備更高層級的執行能力。人工智能不是為了取代人類,是解放人類,把工作留給機器人,讓人類享受詩和遠方。 中國飯店業協會酒店數字化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張興國表示,雲跡科技在中國酒店業的貢獻有目共睹,是率先進入酒店行業,在行業中市佔率第一,且發展一路遙遙領先的優秀科技企業,尤其是推出端到端服務閉環系統HDOS后,讓AI附身於機器人,雲跡的機器人已經能夠指揮一個團隊,讓N個機器人24小時「作戰」。這對於酒店來說,雲跡機器人已不再是單純的工具,而是成為酒店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雲跡科技的AI服務方案將使整個酒旅行業的數字化得到顯著的提升。 在酒店,AI+機器人是輔助協助員工的關係,能提升住客體驗,還能將員工精力從重複繁瑣的工作中釋放出來,把精力放在更有價值的、能有效提升賓客體驗的工作中去。 「我與雲跡科技的合作在9年前就開始了,我是早期的使用者和推動者,此次活動讓我對雲跡科技有了全新的認識,AI可以把所有的行業重做一遍,因為它不僅可以在效率上的大大提升,並可以改變模式和運營方式,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更可以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和客戶體驗,它將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觸發一點激起更多能量。」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內地校友會會長、凱悅集團中國區副總裁兼逸扉酒店公司CEO孫武博士在會上表示。 雲跡科技在會上發表了題為《具身智能:酒店數字時代新優勢》的主題演講,引發了國際旅遊及酒店行業的熱烈討論。目前,雲跡科技已成立香港分公司,落地在香港研發中心的投入,通過產學研用的深層次建設,打造中國AI強技術、中國機器人強品牌,以香港為視窗引領全球、並應用於全球。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酒店行業在科技浪潮推動中,向AI化迭代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雲跡科技作為具身智能行業解決方案先行者、領跑者,在AI+時代,將充分發揮自身軟硬件一體化優勢,聯合全球頂尖的科研團隊、行業生態合作夥伴為酒店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貢獻力量。 此次聯合成立國際化研究實驗室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也具備天然的優勢與機遇。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與化學獎接連發布,肯定了由計算機科學撬動其他領域基礎科學研究進程的研究範式,即AI for Science(AI4S),這背後存在一個巨大的可發展的創業體系和商業空間,我們期待AI+具身智能+場景可以擦出更多「為人類服務」的新火花。 關於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PolyU SHTM) 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PolyU SHTM)位於亞太地區的中心——香港,依託這一蓬勃發展的地理位置,學院匯聚了來自全球的超過14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獨特的地理位置與高度多元化的環境為學生提供了沉浸在不同文化氛圍中的機會,幫助他們深入了解酒店及旅遊業的各個方面。 根據斯坦福大學最新研究顯示,PolyU SHTM有12位學者入選2023年全球頂尖2%的科學家,香港理工大學旅遊業數字化轉型研究中心(RCDTT)則有18位學者入選。入選者中,SHTM的田桂成教授、宋海岩教授、李咪咪教授、王丹博士,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的黃國全教授、物流及航運學系的王帥安教授以及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的肖賦教授均為RCDTT管理委員會成員。 在最新發布的2023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GRAS)中,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SHTM)憑藉雄厚實力再次脫穎而出,連續七年在「旅遊休閑管理」類別排名中榮登榜首。 SHTM和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PAIR)於2024年初領導成立的旅遊業數字化轉型研究中心(RCDTT)旨在通過數字化轉型優化旅行體驗並實現環境和商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致力於通過產學研的合作模式開發數字化旅遊的決策及監控體系以及人工智能驅動的商業和創新體驗。 關於雲跡科技 YUNJI Technology 雲跡科技成立於2014年,專註於AI、具身智能的研發及應用。自從第一台商用服務機器人潤(RUN)進入酒店工作至今,已為全球40+國家和地區的30000+酒店、醫院、工廠、公寓、樓宇等場景,每年可為近10億人次提供智能機器人服務。 2023年,首創新型服務機器人——複合多態機器人「UP」,作為會使用工具、會理解/推理任務、可群體協作的商用服務機器人。複合多態機器人「UP」聯合清華大學教授團隊榮獲IROS獎項,並憑藉在機器人+5G技術的應用,入選工信部首批「綜合性5G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 截至目前,雲跡科技知識產權累計申請量超過2300項(發明專利佔比60%),相繼獲得國家工信部、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榮獲兩次「吳文俊人工智能技術發明獎」等榮譽,技術創新與應用能力穩居行業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