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節日多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並伴以許多娛樂活動。西藏月月都有節慶活動。尤其是在1、2月份,主要的節日有: 藏歷除夕和新年 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倍受重視。進入藏歷十二月,人們就開始做著過年的一系列準備;在盆中浸泡青稞種子,藏歷初一那天好氫青稞苗供在佛龕上,以求在新的一年裡豐收吉祥;用酥油和白面炸“卡賽”等供品;完成針線活,打掃房屋庭院。在老城區和農村,人們還要用石灰、白漆或糌粑粉在牆上畫吉祥圖案,有的則畫蠍子避邪。 藏歷除夕的晚上,各家各戶吃“古突”(即面疙瘩)驅鬼。家庭主婦在做“古突”時,要故意放上一些東西,以測試家人在新的一年裡的運氣。如吃到瓷片說明好吃懶做,吃到辣椒說明嘴如刀子,吃到肉說明敬老愛幼,吃到牛糞表示經常有好運氣等等.吃到什麼,要當場吐出,往往引起哄堂大笑。 吃完〞古突〞後則舉行驅鬼儀式.人們把碗裡留下的〞古突〞倒在一個陶罐裡,內有一個用麵團做成的〞鬼〞.在倒〞古突〞時,要說〞剩下的都給你〞等話語。接著手拿一塊麵團,一面往自己身上四處敲打,一面說“帶走邪氣”,然後把麵團也扔進陶罐裡。驅完了身上的鬼再驅屋裡的鬼。這時家裡的男人拿一把禾秸用火點燃,在屋裡院外熏上一圈,邊熏邊喊〞鬼出來吧〞,以把“鬼”趕出家門。女主人端起陶罐跟在火把後面,把“鬼”扔到十字路口,家人還要在後面燃放鞭炮。據說,之所以要把“鬼”扔在十字路口,是為了不讓它找到回原宅的路。這天當夜幕降臨時,拉薩城內鞭炮聲四起,大街小巷皆是手持火把的“驅鬼人”,十字路口更是火光沖天。 大年初一的一早,人們在民間說唱老人祝福吉祥的“扎嘎”聲中(現在多用錄音機播放)迎來藏歷新年。這天,各家各戶把祝願吉祥如意的青稞幼苗、“卡賽(油搾果)、隆過(羊頭)、切瑪(五穀豐收斗)”、各種糖果擺於佛龕或藏櫃上,全家人換上新衣,坐在嶄新的卡墊上,吃用人參果、酥油、糖等做的“吉祥飯”。 飯後長輩端來五穀鬥,每人依次抓上幾粒撒向天空表示祭神,然後拈一點放進嘴裡。這時長輩祝大家“扎西德勒”,晚輩回賀“祝你身體健康,永遠幸福”。這一天各家基本上閉門歡聚,鄰里互不走訪。初二開始親朋好友彼此走訪,拜年祝賀,持續半個月。 雪頓節 在藏語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頓”是宴的意思,“雪頓”節就是吃酸級的節日。 雪頓節的由來,可以追溯到17世紀以前,那時雪頓節是一種純宗教活動。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祖師宗喀巴為僧徒制定了一條夏安居制度,即僧徒在夏季只准在室內修習,不許到戶外活動。因為夏季是高原上各種生物最活躍的季節,以免無意殺生。這種禁戒要持續到藏歷6月底7月初。到開禁的日子,僧徒紛紛出寺下山,除享受世俗百姓施捨的酸奶子佳宴外,還要盡情玩樂。 後來,根據五世達賴的旨意,“雪頓”活動增加了在羅布林卡演出藏戲的內容,並且允許百姓入園看戲。這樣,雪頓節便逐漸成為一年一度的群眾性節日.由於雪頓節的主要內容逐漸演化為藏戲表演,所以又被稱為藏戲節。 現在雪頓節期間主要有哲蚌寺、色拉寺曬佛、羅布林卡藏戲表演和群眾逛林卡等活動。 莫朗欽波節 即傳昭大法會,在藏歷正月十五日舉行.此會是由宗喀巴於1409年在拉薩發起的一次祈禱大會延續而來的.傳昭期間,拉薩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甘旦寺)及其它寺廟的喇嘛集中在市內(以大昭寺為主),團體誦經,祈禱世界和平及風調雨順之類;還要舉行“格西”(相當於世俗的博士)學位的考試。二月間,還要進行另一次祈禱法會,藏語稱為“聰覺”,活動內容與傳昭大法會相似,只是規模較小,故又名“小傳昭”。 望果節 是藏歷民間預祝豐收的節日,歷時1-3天,於秋收前擇吉日舉行,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望”藏語意為“田地”,“果”意為“轉田壟”。 相傳在吐蕃時期,農民向苯教教主請示如何才能確保糧食豐收。教主便讓農民繞田轉圈,由手捧香爐、高舉經幡者做嚮導,接著由教主領路,後面跟隨手持青稞穗或麥穗的鄉民,繞田地數圈後,把各種穀穗插在糧倉和神龕上,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此延續至今。 望果節時,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或手持青稞穗、麥穗紮成的繫著潔白哈達的豐收塔,敲鑼打鼓,唱著頌歌,繞行於田間地頭。之後集會於河壩林間,飲酥油茶、青稞酒,唱歌跳舞,預祝豐收吉祥。現在有些地方還舉行賽馬、射箭、競技、藏戲表演等。節日一過,緊張的秋收也就開始了。 燃燈節 於藏歷正月15日在拉薩舉行。屆時,各寺廟的喇嘛及百姓,用五彩酥油捏塑成各式各樣的酥油花,掛在大昭寺兩邊事先搭好的花架上。夜幕降臨,花燈點燃之後,宛如群星降落。花燈上繪有花卉、神仙人物、飛禽走獸等。八角街住家百姓家家門口和窗戶上都會點上一盞盞小酥油燈,整個八角街猶如是一個大蓮池,美麗異常。觀燈的人群在燈下歡歌起舞,通宵達旦。 薩嘎達瓦節 藏歷4月15日,是西藏一個特有的節日-薩嘎達瓦節。“薩嘎達瓦節”,藏語意為氐宿月(氐宿是藏歷星象28星宿之一)。藏歷四月氐宿出現,故這一月名氐宿月,即薩嘎達瓦節。相傳佛主釋迦牟尼降生、成道、圓寂都是在4月15日,因此這個月要舉行各種活動加以紀念。久而久之,這些活動會集成了規模盛大的轉經。 所謂轉經,就是按一定的線路作環形行走,是進行祈禱的一種形式。全拉薩的轉經線路有三條,一條是囊廓,在大昭寺中環繞主殿覺康一周,全程立滿法輪,長約500米,是內環線,藏語“囊廓”意即內環;第二條是八角街,環繞大昭寺一周,全長約1000米,是中環線,藏語“八廓”即為中環的意思;第三條是林廓路,繞拉薩老城區一周,全長約5000米,是外環線,藏語“林廓”即外環的意思。在囊廓和八角街轉經的人流每天都不斷,林廓路則是人們在重要日子轉經的線路。薩嘎達瓦節,林廓轉經最為壯觀。從薩嘎達瓦的第一天開始,到藏歷十五這天,轉經達到高峰,從凌晨2點直到晚上,人流如潮,川湧不息。 沐浴節 藏語叫“嘎瑪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節日。每年藏歷7月6日至12日舉行,歷時7天,又名“沐浴周”。 相傳,很早以前青藏高原發生了罕見的瘟疫,人畜大量死亡。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派七仙女從玉液池取來七瓶仙水,倒在西藏所有的河流裡。當夜,老百姓都在夢中看到一具面黃肌瘦、遍體瘡痍的姑娘跳進清澈的河水中沐浴後,病態全無,容顏照人。從此,每年夏末初秋,當“噶馬吉日”(金星)出現的七天裡,城市、農村和牧區的男女老少全家出動,紛紛走向江、湖、河、溪畔,搭起帳篷,圍上幃幕,鋪上卡墊,在水中嬉戲、遊泳。婦女也會毫無顧忌地在水中沐浴。中午一家人在外野餐,品嚐醇厚的青稞酒和噴香的酥油茶。每天日出而出,日落而歸,盡情歡度這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 那曲賽馬節 在所有民間傳承的藏族節日中,幾乎都少不了賽馬。以賽馬和比武的方式選拔領袖,在征戰頻繁的遠古年代是屢見不鮮的。生活在高原特殊自然環境中的人們,行動離不開馬匹,從事艱苦的征戰更離不開馬匹,由此藏族人民在原始的日常生活中培養起對馬的濃郁情感,那即是對馬的神聖化、神靈化,認為馬能決定部族命運和部族領袖。 建立在對馬的濃郁信仰之上,藏區形成了許許多多的賽馬節,其中那曲賽馬節規模最為盛大。那曲賽馬節,藏語叫“達窮”,是藏北草原規模盛大的傳統節日,每年公歷八月一日舉行,為期五至十五天不等。八月的藏北,風和日麗,碧空萬里,山野花草相間。節日前幾天,藏北各地牧民身著艷麗的節日盛裝,帶著青稞酒、酸奶子等各類食品及圖案美麗的帳篷、卡墊,騎馬從四面八方湧向賽場。節日期間,賽馬場上彩旗飄動。比賽開始時,騎手們便上馬整裝待命,發令聲一響,他們揚鞭抽馬,疾馳狂奔,衝向終點。這一傳統節日近年來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除賽馬、射箭和馬術表演等傳統項目外,增加了舉重、拔河、說唱格薩爾等活動,同時還舉行大型物資交流會。 ==================================== Bliss Travel 傲遊天地西藏自由行專家,為你度身訂造最適合你的行程! 一站式安排西藏機票、青藏鐵路、酒店住宿、當地交通、專業司機及持牌導遊! 信心保證!2人同行即可出發!精選套票:http://forum.bliss-travel.com.hk/forumdisplay.php?fid=64即時網上查詢(限辦公時間):http://www.bliss-travel.com.hk/livechat西藏查詢專線:(852) 3175 2999 Tel : (852) 3175 3888 Fax : (852) 3011 5100 Email : info@bliss-travel.com.hkWebsite : http://www.bliss-travel.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