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圍介紹大圍(英語:Tai Wai)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的社區。從前大圍只限於對大圍村(英語:Tai Wai Village)及附近數條街的稱呼;現在已包括更廣的地區,獅子山隧道公路以西的獅子山和針山之間的整個沙田谷都統稱為大圍。現時大圍主要為住宅區,發展相當完善,區內有多個屋苑商場,為住戶提供日常生活所需。此外區內有火化场和宝福山紀念館,使居民更加方便思念先人。大圍村位於大圍站附近城門河邊,在積福街及積富街交界處,是沙田區最悠久及最大的圍村,始建於明朝萬曆二年(1574年)。大圍村有一道拱門,圍牆是用灰磚砌成,堅固耐用。此拱門亦有四百餘年的歷史,拱門上寫著「積存圍」(英語:Chik Chuen Wai)三字,兩旁有副對聯,寫著「積善必降祥,心願萬家同積善」及「存仁必獲報,遠其百姓共存亡」,圍底的侯王宮更是沙田區香火鼎盛的廟宇之一。1980年代初開始的新市鎮規劃(美林邨於1981年落成)將大圍的發展集中於谷地兩邊。車站北面的市中心摻雜着2至3層高的村屋、5至6層高的唐樓、以及近20年來興建的十多二十層高的住宅;再外圍就是多個大型公共屋邨,包括北面的美林邨、美田邨和南面的新翠邨、隆亨邨、新田圍邨及顯徑邨,公共屋邨之間建了另一些私人屋苑,鐵路上蓋最近又豎立了十數棟達四五十層高的屏風樓——名城和柏傲莊。大圍歷史介紹明朝初年,兵荒馬亂,許多人為避戰亂,紛紛攜帶家眷從東莞縣(包括其後設立的新安縣)逃難來港,散居於大圍附近山麓下,結廬務農為業。此後二十九個散居在大圍附近的村民,鑒於治安不靖,為確保安全,乃決定團結一致,結成聯盟,並計劃建圍聚居。如果發現賊蹤,彼此可以互相照應。他們於是在明朝萬曆初年奠基立圍。大圍村建成時,四面池塘,塘中種蓮養魚,又可防盜。圍村的四角,建有圍斗,有小窗可窺外面一切動靜。更有一大一小兩尊大砲作為防禦盜賊之用,至1970年交送港英政府。今日大圍村房屋,絕大多數都是新建房屋,碩果僅存的古老大屋,現在只有數間而已。大圍教育介紹教統局希望透過課程改革,從根本改善學生的素質。教育局制定的政策強調小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為達到使小學生能夠養成學會學習的能力,政府在前述的課程指引內提出了「十種共通能力」及「四個關鍵項目」兩種概念,十種共通能力包括:道德教育、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習能力;而四個關鍵科目會融入在教學上,其中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從閱讀中學習、專題研習和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來源:維基百科大圍)大圍英語補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