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很奇怪,就是不喜歡城市的繁囂。當澳門由小漁村升格為大賭城,五光十色的繁華,似乎還不如昔日風情吸引。 近年澳門發展得太快,快得我們要刻意尋找保留有澳門七八十年代風情的地方,讓時空定格,懷緬一番。 在澳門半島乘巴士往路環市中心約需半小時,沿途經過大型賭場渡假村林立的金光大道,經過正在趕工興建的公屋,這些地方從前不是空曠地便是園林,令人不得不感慨城市的發展。 不一會便到達路環市中心,下車後的空氣總有點不一樣,清新、寧逸,像時光機把我們帶回七八十年代的昔日澳門。 巴士站迴旋處對面是馳名的葡撻店,我對於馳名的東西一向有所保留,因馳名而保持不住質素、服務欠佳的食店在澳門多不勝數,唯獨這家葡撻店令人愛不釋手,新鮮熱烘烘的葡撻,酥脆的外皮,表層黑了的焦糖,內裡甜滑的蛋,欲滴。不愧是葡撻始祖,吃過此家,其他的葡撻便看不上眼。 葡撻最佳的吃法,便是外帶至海旁,邊聽著海浪邊吃著葡撻,才算享受生命。路環十月初五馬路是一條沿海堤的馬路(不是初哥哥住的那條十月初五街),這條路旁種著樹,放著長椅,坐下來,吃過葡撻,呆著,讓思想放空,看看老居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談笑乘涼,忽然發覺繁華的背後好像失去了甚麼。 沿十月初五馬路一路走,可看到聖方濟各教堂、路環圖書館、譚公廟,它們的共通點都是小,小小的,從前澳門就是小城,也叫做顯示出澳門的特色吧,有些電影和韓劇也是在這裡取景的喔。 點擊圖片放大 十月初五馬路逆向而走便到了船人街,碩果僅存的棚屋散落其中,還有兩家專賣鹹魚、乾貨的店舖,霉香四溢,以今時今日的角度來看是很有特色的老店舖啊!還有一個路環碼頭,以前還沒有架橋時,從澳門到路環只能坐船,而這裡便是渡頭,現在當然已沒有運作,它像一個與世無爭的小漁村的見證物,走出去吹吹海風,很舒服。 假如城市的發展必須犠牲掉某些東西,我但願路環市中心能永遠這樣保留下來,給人們一片喘息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