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作品是我們要介紹的庫勞小奏鳴曲的最後一首,共有兩個樂章:Allegro con spirito(充滿活力的快板)和Allegretto grazioso(優雅的小快板)。 第一樂章,Allegro con spirito,C大調,四四拍,奏鳴曲式。呈示部(1-24)中共有四段可分開練習,主題(1-8)中dolce悠揚,重音記號不可突兀,快速十六分音符顆粒飽滿,富有激情,跳音靈巧,強弱對比明顯。小連接(9-12)由兩組十六分音符下行音階帶領,有遞進的感覺。副主題(13-20)一開始音響層次就有了變化,一直以來都處於mf到這裡變成了p,調性也變成了G大調,伴奏音型注意音量上的均衡,這裡樂句的劃分也是十分重要,像一個俏皮歡樂的精靈。小連接(21-24)仿佛是主題的迴響,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展開部與再現部是合並為一體的,音樂材料既相似又發展,我們亦可分為四個段落進行練習。展開再現主題(24-35)中激情是不斷上漲的,通過左手十六分音符上行音階快速行進,加以右手雙音音高的不斷攀爬,這裡在練習的時候要一句一句的雕琢,分配好力度。至頂點后逐步減弱至p,以為就要結束的時候突強接進再現小連接(36-39),這一部分與之前完全相同,給人對稱的感覺。接入再現副主題的時候以為又重新回到了呈示部材料時,卻發現只是轉了調式的舊思想在這裡不通用了。展開再現副主題(40-49)這裡要注意不同於呈示部副主題的部分,同樣是遞進的,而且如果仔細發現,其實材料間是有微妙聯繫的,與前面遙遙呼應。最後,結束部(50-57)一連串分解琶音與音階的配合,飽滿充沛,果斷乾脆的結束。整個樂章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對音色與手指技巧的要求極高。 第二樂章,Allegretto grazioso,C大調,四二拍,迴旋曲式。曲式結構為:A(1-16)+B(17-28)+A(28-37)+C(38-72)+A(72-87)+B(88-100)+A(100-111)。這首作品是優雅的,不能彈得太快。重點與難點是節奏,建議在開始練習的時候,要充分配合節拍器,打好基礎。A部分重點、跳音、裝飾音、劃分好樂句。B部分七和弦的彈奏不可“缺斤少兩”,音色要均勻。C部分為a小調,注意調式色彩上的變化,同樣樂句的劃分非常重要,這裡需要提醒學生與教師,要讓學生主動去尋找音樂語言相應的標點符號。 到這裡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6首小奏鳴曲,對於這種題材在結構上的把握應該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在教學中要逐步引領學生主導的課堂,啟發并激勵學生動腦思考。教師可將兩位作曲家作品風格進行對比、曲式總結分析;又或者將同一作曲家不同作品之間的聯繫與不同作為課題讓學生思考,并可在此處做一階段性總結課。最後我們將介紹三首小奏鳴曲,分別是莫扎特、貝多芬以及杜舍克的作品,盡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