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55號之二共有三個樂章:Allegretto(小快板)、Cantabile(如歌地)、Allegretto(小快板)。在教學中,我們也是要進行全樂章學習,另外,這部作品是建立在G大調上,而我們之前接觸的都是C大調,需要提醒學生注意調性的不同。 第一樂章,Allegretto,G大調,四三拍,奏鳴曲式。呈示部(1-20)中需要注意三連音的節奏,以及同音連線造成的切分感覺,跳音要乾脆、輕盈,不可拖泥帶水。這一首作品的節奏是難點,很多學生把握不好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連音與切分音等之間的轉換。第7小節十分富有感情,第9小節開始處通過一組三連音上行音階以及兩組十六分音符上行音階將旋律推向高潮。連斷音與結束音都是充滿濃郁情感的,不可彈奏的輕佻。展開部(21-28)e小調,左手相對比較簡單、穩定,右手情感豐富,切勿速度太快。此處的再現部(29-52)調式依然有所改變,呈示部中第二主題(第9小節起)為D大調,再現部則一直延續G大調。第一樂章的篇幅較小,但情感豐富,對演奏技巧有著極高要求,因此需要通過慢練細細雕琢每一個音,每一個動機,每一個樂句。整體速度上會比快板要演奏的稍慢一些。 第二樂章,Cantabile,C大調,四三拍,單二部曲式。這首作品非常短小,但情感與技巧一樣豐富多樣。第一樂段(1-8)中我們可以看到表情記號十分密集,音色變化也十分快。左手要平均,這就需要依靠手掌的平衡,尾指天生比較短,因此我們可以採用手掌搖擺的形式來給予尾指一定幫助。第二樂段(9-16)中需要注意的是裝飾音是不佔節拍的,連斷奏下行音階巧妙、圓滑,似晶瑩剔透的珍珠散落下來,而二房過後的尾聲(最後兩個小節)部分是六度雙音的輕巧跳音,可以做一個減慢處理,聲音要平均、晶瑩剔透、圓潤,可以想象是珍珠跌落在桌子上后的彈起,并一點一點恢復穩定。 第三樂章,Allegretto,G大調,四二拍,復三部曲式。這部作品的曲式劃分對於學生來說會有一定難度。呈示部(1-18)中共有兩個樂句,第一個樂句(1-10)和第二個樂句(10-18)都是一樣的音響層次,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要均勻平穩,上行音階漸強,下行音階減弱,做出呼吸的感覺。中部A段(18-46)是由第18小節第二拍子開始的,我們將這一部分分為三段來進行練習,這樣對理解這部作品以及背譜都十分具有幫助。第一段(18-26)中共有兩句,是模進的形式。第二段(26-40)共有三句,每句都是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開始到達一個頂端,這裡的頂端音要做強音處理。第40小節可以做一點點減慢處理,這樣就能更好的引出第三段(41-46),調性方面第一句是G大調,第二句則是d小調,第三局開始通過和聲功能變化最終走向G大調。第三段改變了原有的伴奏型,以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的形式,這樣就造成了音的密集型,所以我們要適當突出旋律就必須要弱化左手,加強右手。第三段中也有兩個小樂句,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最後A音是在p上,三個八度的跨越加上rit,要求音色結實,位置找準,靈動的感覺,可以想象似蜻蜓點水。這裡的rit與之前第二段中結尾的處理是不同的,第二段要在最後兩個十六分音符處做一點點緩衝,而這裡的rit則是在大節拍上,這樣就不會因為過多的rit而使得樂句“走形”。中部B段(47-101)曲風一轉,變成柔美抒情的旋律。練習的過程里也要分為三大段來進行,首先第一段(47-62)中有兩個樂句,第47-54小節和第55-62小節,需要注意的地方是第51小節開始下行旋律線要突出來,尤其是左手部分。樂句也是重點,樂句結尾處的抬手動作是造成呼吸感手段之一,另外就是華彩連接部分,晶瑩剔透還要做出漸強的感覺,好像情感在不斷升華。第二段(63-78)前半部分是第一段中第一樂句的高八度,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要教會學生自己去做對比,分辨音高上面的差異、力度表情的變化以及其他不同之處,讓學生主動去發現,這樣除了能夠加深印象之外,還有助於學習曲式。第三段(78-101)分為兩句,練習的過程中也要做對比分析。中部結尾處的減慢同樣要區別于中部內部的減慢,這就要求我們提前設計出想要的效果,才能聽起來不乏味。再現部(101-115)是呈示部的完全重複,而尾聲(116-129)是從p-mf-f,最後是一個華麗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