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作品共有兩個樂章,第一樂章,Allegro(快板);第二樂章,Vivace(急板)。我們之前已經學習了三部小奏鳴曲的個別樂章,而這部作品可以作為全樂章的入門學習與分析。 第一樂章,Allegro,C大調,四四拍,奏鳴曲式。呈示部(1-20)由較弱的層次開始,要注意左手的重音不可突兀,樂句要連接好,跳音的時值要充分,不能輕佻。樂句發展帶有呼吸,堅強減弱要明顯,之後f要彈奏的清脆、果斷,sf的音要充分運用手腕,手指保持彈性,接下來的跳音仍需要手腕做帶引,不可過分用力,以免聲音僵硬。第一主題(1-8)與第二主題(9-20)之間的連接p,音響層次一定要突出,第二主題是在dolce氣氛下展開,G大調,聲音柔美而富有歌唱性,連斷奏要靈巧。此處要注意換指,左手雙音與單音的交替要注意音量上的平衡,不可彈出“一重一輕”的效果。第二主題最後一個音如果能夠依靠手掌打開來帶出G音,將會更加美妙,引人入境。展開部(21-34)G大調與c小調交替進行,結束時又轉回C大調。這裡面要注意強弱層次上的對比,尤其是在第27小節開始處,每一個上下行音群的集合都有微妙的音響變化,以G音為中心音,樂思不斷的發展,像俏皮的球轉來轉去,直到再現部的出現,放佛球被捉到了一樣。再現部(35-62)中一直延續了C大調的調性,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從第47小節開始,保留記號的是旋律,即左右手都有旋律音,這裡帶有“-”符號的音都要時值稍微延續一點點,並在力度上加一點點強調色彩,mf-f。結尾處十分謹慎的與呈示部保持高度一致,在演奏時則無需特意做終止對比,但教師需要提醒學生,從欣賞角度出發,要學會聽出調式之間的不同。 第二樂章,Vivace,C大調,八三拍,迴旋曲式。A(1-16)+B(16-36)+A1(36-52)+C(53-76)+A2(76-84)+B1(84-104)+結尾(104-116)。主題部分是由兩個樂句組成的,即8+8的形式,音響層次則是一個p,一個f。這首作品活潑歡快,跳音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演奏技巧方面要注意雙音跳音的時候要保持均勻。B段由p開始,一個sf帶動呼吸的起迭,推向mf之後又一個sf帶動發展,使得整個氣息越來越跌宕、不穩定,就在以為再推一次就到高潮的時候,突然從p開始進行半音階,加劇了戲劇性衝突,之後越來越強,越來越高,將這一段落推向至高點,即f。然後就開始下山一般的一點點變回p,華麗、諧謔性極強。A1這一段也是8+8的結構,不同的是後面的8小節里整體音高移高一個八度,輕盈、透亮。C段中由原本的活潑變為dolce風格,十分具有歌唱性,再加上八三拍街拍特點,形成了流動似得舞曲風格。第68-76小節可視作一個連接部,由抒情風格再轉回活潑風格。A2中8小節與之前完全一致,B1中調式色彩濃郁,g小-G大。之後結尾堅定富有力量,果斷、潮氣蓬勃。 如果說第一樂章是雅緻的,那麼第二樂章就是富有生氣的活潑,兩個樂章一起學習、演奏,就要注意他們在風格上的變化,第二樂章雖然是急板,但速度方面要量力而行,不要因為急板而使曲子聽起來真的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