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事情:這對原本關係融洽的夫妻,經濟上有很多問題,比如訂婚禮物的發放,房產證上寫的名字,婚後房子的歸屬等等。現實生活中,夫妻越是忽視和回避財產問題,就越容易發生財產糾紛,這使得雙方的誤會越來越深。在婚姻中,增强我們的理財意識,不僅可以保護我們的權益,而且可以明確我們的責任,避免誤解,提高婚姻的安全性。在這節課中,我們要講的是如何保障自己的購房權益和家庭的財政支出。1、男女購房時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房子是一個家庭中最大的不動產。買房對男人和女人來說都是件大事。購房過程中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我們分為以下幾種情況:(1)夫妻共同出資如果婚前有足够的錢買房,想擁有自己100%的房屋產權,就要注意:一是要保證自己婚前支付所有與購買房產有關的款項,並妥善辦理產權證,產權證上登記的產權人只有自己,不涉及他人;二是婚前,用自己的資金完成房屋裝修;三是婚後如需支付其他與房地產有關的費用,記得用婚前交款的人交定金,並採用銀行轉帳的管道完成。這種管道管理的房地產都是婚前的個人財產。即使婚後賣掉房產,得到的價格還是以個人財產的形式存在,這與伴侶無關。如果婚前沒有足够的資金購買不動產,而通過按揭貸款購買不動產,要注意:在結婚登記前,完成《房屋買賣合同》和《房地產抵押貸款合同》的簽訂,並交納首付款,完成裝修,而還貸也應該用婚前的個人財產。(2)夫妻共同出資男人婚前買房時,如果準備捐款的女孩不想賠錢,自己分得一份房子,就要記住:首先,你的經濟資助還需要通過銀行轉帳,而且要注明用途。不要直接選取現金交給對方。因為以後有糾紛,他不承認。在全世界哭是沒有用的。更何况,即使不交錢,也要給自己一個保證。當對方與房地產公司簽訂購房合同時,不妨先拿出身份證,在購房人一欄裏問自己的名字。這樣,房產證下來的時候,就會是兩個人的名字。因為房屋產權的認定依據的是產權證,而不是業主交的錢。值得注意的是,夫妻婚後購房,只要房產證上有任何人的名字,就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即使房產證上沒有你的名字,房子也是你的一半。(3)家長參與或全額購買第一種情况是,婚前父母為子女支付全額購房款,並將其登記在子女名下。那麼房屋屬於婚前子女的個人財產,婚後不會自動轉換為夫妻共同財產。在第二種情况下,父母為孩子的房子支付首付款,房子登記在孩子的名下。在這種情況下,該房屋仍屬於子女的婚前個人財產。但夫妻婚後共同還貸的,離婚後房屋所有權一方應給予另一方相應補償。補償包括還貸部分和婚後房屋升值部分。第三種情况是父母雙方都在婚前出資。無論房屋登記在誰名下,父母的出資都應視為對子女的贈與,產權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