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點蒼涼蕭瑟的名字,華沙。 聽到這名字,腦袋會出現沙沙風聲刮起地上片片枯葉,隆冬飄雪下人們穿著皮裘的影子在昏黃的路燈下搖曳的畫面。波蘭的獨有格調,由淵遠的歷史沉澱而成,恍如一塊絢麗的琥珀,在世界中永無二致。 (華沙起義紀念碑) 於1940s納粹和蘇聯分別入侵波蘭,幸好流亡政府在英法組成,否則波蘭從此在世界上消失。波蘭人民於1944年群起反抗,史稱華沙起義,可惜起義失敗,華沙幾乎夷為平地,全城近20萬人罹難,華沙幾乎被滅城,華沙舊城區及皇家城堡也成為瓦礫焦土。納粹更嚴密地把可疑的波蘭人關進集中營。直至1945年,蘇聯解放了華沙;二戰結束後,華沙恢復了首都的角色;由於波蘭人民保留了舊建築的草圖,因而極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和教堂等都可重建起來,而華沙舊城區更成為世界遺產之一。而波蘭被蘇共統治至1980s,最終於1989年脫蘇,至今成為歐盟成員國之一,一步步地撥開陰霾,勇敢不餒地執著前進。 (代表著蘇共政權的文化宮,內裏有旅客諮詢中心) (重建並成為文化遺產的華沙舊城區) (通往舊城區食店林立的新世界大道) 這深厚的歷史,令紙兒對波蘭人有一份敬重和欽佩。在我回程時呆站5小時等候航空公司發落然後宣佈航班取消明天請早時,我也安慰自己這種歷練對比波蘭人所經歷的差直輕於塵沙。歷史的意義不限於教科書上。 傳說華沙之名,源於一個人和人魚相戀的故事。漁夫Wars和生活在維斯瓦河的人魚女神Sawa相戀,因而華沙名為Warszawa。現時在華沙 的維斯瓦河畔和舊城區,也可發現她美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