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今日真係7到爆,約左朋友去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睇戲,本來仲諗住返泥可以戲透一下(其實依家都依然諗住咁做,不過就多左件事啦!) 話說約左義工朋友去睇戲,哩個朋友平時都係鍾意睇較冷門既戲,所以一般都會約係百老匯電影中心,今次亦唔例外我有AE咭可免手續費,所以我負責訂票,換言之,姐係我完全清楚訂左幾點。我係25號朝早訂既,訂完都會好有交帶咁cap screen比朋友以確認資料。 25號晚去左圍村朋友度睇大戲同燒野食,玩完仲要送返朋友出葵芳搭車,一來一回,都搞到成凌晨3點幾先訓。都唔知係玩得太倦,定係食得太多食懵左,今朝訓醒仲施施然咁出左篇文,溫左陣西班牙文先出門口。 我有早到習慣,凡事留一線,萬一有咩差池都應對得切嘛。我約莫2.30到戲院,諗住2.45開場,無問題啦,去到朋友已到,見面後無交談就示意入場,心諗,唔緊要啦,早點入場坐下傾下計亦無妨,點知入到去戲陣已經烏燈黑火,電影亦己開場,心裡一百個疑問,點解咁早開場既? 電影片長124分鐘,睇完同朋友傾,呀,點解咁早開場,先知。。。 好耐無去電影中心睇戲 原來有隻盲毛自己明明訂士2.25既場次,自己以為2.45,救命,真係瘀到爆,白痴到無人有,到底整咩鬼我會記錯時間既哩,好彩我係預早左到添咋,入場時都係剛開始,要不就真係想吊頸。 The Long Excuse 低能仔記錯開場時間 今次睇既係漫長的藉口,男主角本木雅弘,其實係我中學年代已出道,當年既苦柿隊都依然記憶猶新。雖然唔算大紅大紫,電影作品亦唔算多,但對佢既演出都相當有信心,五個相撲的少年,禮儀師的奏鳴曲,同較近期既夜。上海,都係好有意思既電影。 電影講一個對生活不太負責任既作家,係太太意外身亡後,沒有經歷悲劇,遇見同樣喪親的另一家人,有爸爸,有小六的兒子和準備升小一的女兒,陪他們在失去了妻子和媽媽後怎樣重新定位,從而找回自己的人生。 日本電影一的緩慢節奏,沒有高潮迭起,卻很細膩的刻畫位主人翁的心路歷程,導演很有趣的利用了各個角色髮形上的轉變來帶出各位怎樣由人生谷低回到人間。過程中好像人成年人本木雅弘伸手去幫助兩位小朋友和他們以體力勞動養家的爸爸,但實則是小孩帶男主角從新出發。 其實故事跟Jake Gyllenhaal去年的Demolition內容很相似,也是喪妻後沒有感受到傷痛,不停自問到底是因為沒有愛?還是不敢去承受?同樣是因遇上了一個年輕人而學會重新面對自己,由本來整潔熨貼的髮型到放任沈溺的不修邊幅,然後又以風度翩翩的造型結尾,以表示重回人間,重新出發。 分別只在於Jake在Demolition 裡瘋狂,戲名的意思就是先摧毀先後才能重建,戲裡Jake在沈澱期間就是在瘋狂的摧毀,什至把自己家也拆掉了才重拾人生。 而漫長的藉口,就來得深沈,在日常鎖事當中,慢慢再認識自己。 對於沒有方向的人,看罷了,又真的能得到點啟示或方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