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越來越多朋友,抓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話作購物的理由。才玩過一兩次壁球,連握拍方式也沒搞懂,就買來最高級的球拍和球鞋,然後沒多久,就擱在一旁。 也有學員才剛學瑜伽,就瘋狂的選擇各大品牌的瑜伽服和用品,說是為了學得更好,但才一星期一小時的課,回家從來不再練習。 這種購物習慣屢見不鮮,大家都覺得,我有名貴的工具和器材,自然能做得比人出眾,比別人優勝。學習樂器也好,運動也好,總之所有的消費項目,也可以這用句出於論語的話來合理化。 我不反對消費,只是比較傾向簡樸,其實這話題已寫了無數次,但每次遇到,心裡仍然會覺得不舒服,覺得浪費,覺得可笑。 這話的解釋,明明只是解作你想要辦好一件事情,就必先多作準備,利其器當然能理解作準備好你工具,但假如你把你的器變鋒利了,卻拿著刀刃,那有何用?我最看不過眼的是那些以此為借口的人,買來一大堆,卻沒有了解內裡學問,而只是作炫耀之用,那實在可悲。 還記得早年剛有電子手帳,朋友二話不說就買來一部,說是工作需要,還買來名貴皮套包得漂漂亮亮的。皮套裡都貼滿便利貼,我好奇問,為何這麼多紙條呀?朋友說,突如其來的資料,就先把它寫在便利貼上,待有空才加到手帳。便條包括客人的電話姓名,也有約會時間地點之類。小姐,到底你的電子手帳真的假的,這些資料直接輸入手帳不就行了,她的回應是,我不會呀。 這可不是笑話,是真人真事。 其實這種情況真的越來越普遍,都不想再討論,不想跟朋友傷和氣,總叫自己一笑置之,但為何又神經大作,感慨一翻? 話說,早前認識了一位年輕人,向我查詢資料而認識,在查詢過程,能感受他也略有用功翻過資料,只是想再深入了解多一點才問到我這邊來,所以印象良好。他知道我對攝影也有興趣,故也提及裝備事宜,表示準備添置全片幅相機外遊,言談間,得知他本來用的已是不錯的型號,只是型號已舊,心想,該對攝影也有一定認知吧,想要把器材升級也算合理。 誰不知,身在外地的他前兩天給我短訊,說想要溫習,注意啊,他說是溫習拍攝星空的技巧。夜拍不是時常進行,有些技巧忘了也是正常的啊,於是簡要地告知先把相機的焦距調到無限遠,然後光圈,曝光時間,白平衡,ISO值等等可考慮的設定值大概告知。 第一晚沒有拍到,細看照片,走焦了,說了大半天他才搞懂手動對焦和手動模式的分別,不是吧。。。實在有點汗顏。到第二晚,再傳來照片,終於解決了焦距調作無限遠的概念,問他曝光時間,他說不能自動調控,又來來回回的,才知道他不懂光圈值就是曝光的意思,而且原來他一直也不是在手動模式下運作,還是靠相機去決定拍攝值,我都差點給脆了,到底是怎麼搞的,你到底會不會用相機呀。。。有氣沒氣的又再講解一遍,希望大概能懂吧! 如果要我解說,我會把論語的這一句理解為,你必得先用好你的工具,才能做出有水準的作品,而不是要有昂貴的器材。優秀的攝影師,你給他最簡單的器材也能拍出好相片。出色的瑜伽老師,即使在平地,身穿再樸素的衣服,仍然能做出優美巧妙的式子。 利申,我只是一個普通不過的平凡人,也都只是在學習該怎麼讓自己變得更好,也只是在利其器的階段,只是希望大家也一起改進,一起學習。 2015攝於紐西蘭的Teka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