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元和郡縣圖志》記載:三國時代東吳孫權始築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在唐朝時(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最後一次在清光緒年代被毀.而東吳至清朝時代的黃鶴樓有同之處,都是只有兩三層高.到1957年長江建大橋時佔用黃鶴樓舊址,1981年根據歷史資料於蛇山重建黃鶴樓,到85年時建成.[其實上集大致都介紹過它的歷史] 現在所見的黃鶴樓共有五層,第一層大廳的正面牆壁,是一幅以「白雲黃鶴」為主題的巨大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7米的楹聯寫上: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淨古今愁. 點擊圖片放大 由二樓望下去的千禧鐘. 第二層是用大理石鐫刻的《黃鶴樓記》,記述了樓的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此外還有「孫權築城」、「周瑜設宴」等壁畫.最特別之處是陳列了三國到現代的黃鶴樓模型. 現今的黃鶴樓 唐代的黃鶴樓 宋代的黃鶴樓 明代的黃鶴樓 清代的黃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