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十分鐘的車程好快就來到古城區派勒城門(Gradska vrata Pile)的入口處.在古城外的巴士站因為問路而認識了一位當地工作的後生仔,佢同我地一齊入古城幫手搵今晚入住的民宿,真好人. 點擊圖片放大 杜布羅夫尼克古城區是克羅地亞著名的景點,獨特之處是三面環抱亞得里亞海,在羅馬帝國時期開始已是歐洲南部重要交通要港.環墝古城巨大厚實的白色石牆及堡壘則是於1358年建成,城內融合巴洛克,歌德式及文藝復興式的建築風格.雖然經歷過16世紀大地震及1991年時的內戰,不過牢固的古城仍然保存完好,克羅地亞除了我們到過的十六湖國家公園及斯埔利特外,它亦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而我在某一次在灣仔會展的旅遊展就被一幅藍天碧海的古城海報所吸引,就正正是這座古城,估唔到今次有機會黎旅行. 講番這座派勒城門(Gradska vrata Pile),它是古城位於西面的入口,另外一個入口就在東面.派勒城門的外城牆建於1537年,屬於文藝復興式,在城門上有一尊聖布雷瑟(Sv Vlaha)守護神雕像.而派勒城門的內城牆則為歌德式,同樣有Sv Vlaha守護神雕像.如果你幸運的話,可以在派勒城門見到穿上中世紀服裝的侍衛,不過我地就見唔到. 一入城內就會見到這座建於1438年,名叫歐諾弗里耶水池(Velika Onofrijeva Fontana),食水主要供應城內居民,而水源來自12公里外的Sumet河水.原本的水池有上下兩層,上層有雕刻精緻的裝飾,可惜在1667年損毀,只剩下層16個雕刻面具的噴水口.而好多遊客就好似當地居民一樣,入城後先在這裡洗洗手,驅走厄運,然後坐在這裡休息下才再起行. 拖著行李邊行邊影,當然唔影得太多相.不過因為有兩日都會在這裡玩,要影相仲有大把機會.到了四點半,陽光仲好猛烈,我地走過這條在古城最繁華的普拉卡.史萃當大道(Placa-Stradun),這條大道由派勒城門可以直通到鐘塔附近的舊港口.這條大街原先是一條水道,後於1468年填平為街道再以紅磚鋪地,經大地震後在1901年改以白色石塊鋪路.在街道兩旁有買手信的鋪頭,書店,藝術品店及雪糕店.而露天餐廳及咖啡廳在晚上配以兩旁中世紀時侯的街燈,食一個晚餐或者坐下傾下計,就好似入了中世紀的時空一樣. 在史萃當大道盡頭穿過鐘塔附近的拱門就可以行到古城牆外的舊港口碼頭.而鐘塔(Gradski zvonik iluza zvonara)是古城的地標之一,因為一入城就可以見到這座高塔,它建於1444年,經歷多次重建,現時所見的是1929年重修後的面貌. 來到舊港口碼頭附近,即古城東面,有一座名叫聖布雷瑟教堂(Crkva Sv. Vlaha),供奉聖布雷瑟(Sv Vlaha)守護神,1715年由義大利建築師設計,他將1667年大地震毀壞的古羅馬式建築教堂重新興建為歌德式風格的教堂. 這座圓頂的建築物是大教堂(Stolna Crkva Velike Gospe),最早時建於7世紀,是拜占庭式長方形的建築,12世紀時改為古羅馬式教堂,後因1667年一場大地震摧毀,及至1671-1713年,重建為新巴洛克式教堂. 右面所見有一排羅馬式石柱的建築物是建於15世紀未的王公官邸(Knezev dvor-Dubrovacki muzej),地面是文藝復興式,一樓是歌德式,再上又呈現文藝復興式風格.王公官邸原先是杜布羅夫尼克首長的辦公室,議會及行政中心,現在就成為博物館,展示該市的歷史文化.因為拖著行李行得比較快,往後會再到王公官邸有更清楚的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