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应天府大街元旦节,我看着挂在天边的花灯,也是一种放松心情的好活动。漫步大街,与其看见平时不出家门的黄花闺女看着新奇玩意而大吃一惊,上前一阵搭讪,我更乐意光顾小店,买几块烤玉米坐下尝尝。我从来没有尝过民间小吃,尤其我是只可以每天困在家里吟诗作对的那种,还要忙着开学堂教学,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还不如一堆粪土一般。 那种只有美貌而缺乏内涵的,我可看不上,就如在我对面的大小姐,自以为很高贵,在旁边卖弄姿色,黏住每一个比她更有钱的人,比起她,我不如找一些贤惠的妻子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随意的吐出一句词,然后落寞的站起来,走往那条熟悉的路径——回家。 老实说,华夷之辨发表也只是过了半年不多,京城上下已经一片风声鹤泪,说什么文人要速速避难,皇上杀疯了眼这样这样,但是我也毫不介意。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走到那个平原,又看见每天在那里打猎的女生,但她垂头丧气的,似乎今天没有收获。方才还听到她肚子示威的声音,看着手上的烤玉米,我忽然想起孔夫子的微言大义,也渐渐觉得惭愧,便走了过去,递了一块烤玉米。 她似乎也是饿了很久,拿了上手就狼吞虎咽般吃完。还没来得及问她名字,她就开了口:‘先生的救济,小女我收下了。’ 我惊讶的看着她,她的文采也不错,便问道:‘你的口才不错,请问小姐姓甚名谁,家住于何,又何以流落自此?’ 她低下了头,轻轻说:‘我没有名字,听在河边洗衣的婆婆说,我是一个孤儿,有天在河的上流飘下来,就每天救济我,有时带我到那个叫做“琴瑟书斋”听书,那个老师也很年轻,好像你的。’ 我愣了一愣,答道:‘想不到小姐原来你有时回来我的书斋里听书啊!’ 她笑了一下。我觉得贵为人师,不止要给她救济,更要教导她生存,便说:‘那么那些老婆婆都安息了,你可有其他打算?’ 她的回答令我一下子搭不上话:‘本来是没有的,但是难得找到一个饱读诗书的邻居,我打算在你家逗留,顺便在你家做一些粗活。’ 我呆了一呆,在这时代,孤儿是不被社会接受的,但是君子应该保护老弱妇孺,就一口答应罢。 一路走回家中,才能好好看她模样,和我差不多年纪,娇小的身材和一面肮脏但清秀的脸庞,令人觉得是一个可人儿,背上挂着一把弓,似乎是她的武器,但是,她没有名字。 虽然对她的主动有点愕然,但是明白:一旦一个无依无靠的人找到一个避风港,就会不由然依靠过去……我比其他人更清楚,更了解。 转眼间就走到家中,打开门,她走了进去,我无奈的说:‘那么你没名字也不是办法,那么你喜欢什么?’ 她喃喃着三个字。 ‘就叫你……蓝……圣文好了。’ 她呆呆地看着我,然后吐出一句:‘蓝圣文……这名字好像哪里听过,好熟悉,但好远……’ ~第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