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功能性疾病,根據觀察,胃下垂的症狀是由不同種類的原因所導致的胃部松弛,腹內壓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造成的,那么胃下垂如何治療呢?下面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1)加強營養 胃下垂的孩子形體消瘦,營養不足,所以應該選用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質、脂肪的含量應豐富一些。由於小兒食量少,應該用少食多餐的辦法,逐漸適應胃的承受能力。進餐後應該有一段時間平臥,切不可暴飲暴食。經過一段時間的飲食調養,身體會逐漸強壯起來,胃下垂的症狀也就會大大減輕了。 服維他命E及攝取活性氨基酸SAMe補充劑,亦分別有助減少肝發炎及改善肝酵素水平。不過,患者最重要是做好體重及腰圍管理,遠離高鹽、高糖食物,多做運動,有助控制病情 (2)全身性康複鍛煉 患兒午飯後取頭低位、墊高骨盆的姿勢仰臥床上20~30分鍾。仰臥後雙腿伸直,然後加上、放下,反複進行數次,稍事休息,再重複做數次。也可在仰臥時,雙腿做仿蹬自行車的動作。晚飯後散散步,回家後再仰臥床上,自行按摩腹部,從臍下輕柔地發展按壓,然後在胃脘部做環行按摩。每天堅持可使胃逐漸上移。 (3)仰臥起坐鍛煉 患兒仰臥在硬板床上,頭部端正,雙腿伸直,足尖發展,雙手放在大腿兩側,全身肌肉放松,做腹式呼吸,即吸氣時腹部鼓鼓的,呼氣時腹部下陷,反複做數次。一呼一吸應保持每分鍾16~18次。吸氣時思想集中在下腹部的丹田穴(臍下1.5寸處) ,呼氣時思想也要集中,四肢肌肉隨呼氣而放松。15分鍾後做仰臥起坐,即身體平臥,雙手放於頭後,收縮腹部肌肉,上身由平臥位漸上抬,雙肘向膝部攏,隨後複位。仰臥起坐次數由少而多,逐漸增加。 |胃下垂的原因是什么 胃下垂是一種功能性的疾病,胃下垂疾病分為先天性的和後天形成的,在我們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工作也學習壓力過大,會使我們大腦過度疲勞,這樣會導致胃功能蠕動減慢,危機能減退,還有我們不可以暴飲暴食,這樣會使胃功能紊亂. 引起胃下垂的原因 祖國醫學雖無“胃下垂”病名的記載,但認為此症乃中氣不足,氣虛下陷所致。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納,以降為順;脾主運化,以升為和。兩者一納一運,一升一降,互相配合,在心肺的作用下,將水穀精微輸布於全身,以維持機體的正常功能活動。 由於稟賦不足,機體素弱,七情內傷,飲食勞倦等,均可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升降失調,脾氣不升,反而下陷,則可導致胃下垂和其他髒器下垂。 「非酒精性脂肪肝」初期幾乎沒有病徵,以往亦難以從一般體檢發現,所以較少都市人關注,不過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陳諾醫生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有年輕化的趨勢,不能掉以輕心,最近亦有更簡單的脂肪肝治療方法。 現代醫學認為,胃下垂是一種功能性疾病,乃由於胃平滑肌或韌帶松弛所致。患者因長期勞累,大腦過渡疲勞,強烈的神經刺激和情緒波動不斷作用於大腦皮層,使皮層和皮層下中樞功能失調,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逆使胃緊張力減弱,蠕動緩慢,機能減退。 但少數患者,因胃腸蠕動亢進,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較短,營養物質不易被吸收,消化功能低下,故日漸消瘦,也可導致胃下垂和其他內髒下垂。 引起胃下垂的原因有先天和後天兩種。 1.先天性 多見於無力型體形者。身體素若,胸廓狹小,皮膚蒼白,皮下脂肪菲薄或肌肉營養不良,第十肋遊離等。先天性胃下垂患者,常可並發其他內髒(如腎、肝、脾、橫結腸、子宮等內髒下梗等) 2.後天性 多與慢性消耗病聯合存在或在大病初愈之後;為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的並發症。如慢性胃炎、猩性潰瘍等;腹肌松弛或腹內壓降低,如婦女多次生育,腹部腫瘤切除術,體重突然減輕,或胸腔內壓增加,如長期咳嗽、悶氣、心界下移等,均可引起胃下垂。 |胃下垂推薦食譜 1、黃雌雞粳米粥 [原料]黃雌雞1只,粳米250 g,蔥白1把,薑、蒜、精鹽各適量。 [制法]將黃雌雞殺後,去毛及內髒,洗幹淨,切成塊,與粳米一同放入沙鍋內,共煮為粥,快熟時放入蔥、薑、蒜、精鹽調味品,再煮一沸,即可食用。 維他命E有助減低體內發炎機會,防止病情惡化;活性氨基酸SAMe則負責多項維持肝功能的活動,當肝功能出現衰退,身體製造SAMe的能力便會下降,影響肝臟排毒及修補的功能,國際臨牀研究發現,服用SAMe補充劑有助改善肝酵素水平及助病情好轉。 [功效]溫中補氣,補精益髓。適用於氣血不足,面黃神疲,胃脘下垂等症。 [服法]空腹服用,吃肉喝湯,1劑/周。 2、鯽魚蓴菜羹 [原料]鯽魚、蓴菜各120 g,橘皮粉、花椒粉、精鹽、薑汁各適量,升麻12 g,粗鹽1 000 g,素油15 g。 [制法]將鯽魚殺後,去頭、鱗、肚腸,用棉紙包4層,鍋內放粗鹽燒至發紅,取出2/3的量,將魚放入鍋內,再把取出的鹽倒人鍋內加盞燜20分鍾,取出魚去外包的棉紙,把魚肉剔出,再把鍋洗幹淨,放入素油燒開,置入洗幹淨切碎之蓴菜略炒,隨即加水、升麻(紗布包)、橘皮粉、花椒粉、薑汁、精鹽煮沸,放入魚肉,再燒開,取出紗布包即可。 [功效]補脾益氣,健脾益胃。適用於脾胃虛弱、胃脘疼痛、不欲飲食、消瘦、胃下垂、乏力患者。 [眼法]每服適量。 3、內金白術益脾餅 [原料]生自術120 g,升麻12 g,生雞內金、幹薑各60 g,熟棗肉250 g。 [制法]先將白術、雞內金、升麻焙幹,研成細末,然後入鍋煮熟研面,幹薑研細末,共合棗肉搗如泥狀,做成小圓餅,放炭上炙幹。 [功效]補脾益胃。適用於脾胃虛寒,中陽不振所致的泄瀉、不欲飲食、胃下垂等症。 [服法]晨起空腹服食,當點心服用亦可。 |喝水過多易致胃下垂 正確喝水記住這8點 如何喝水學問大! 喝水只是為了解渴嗎?不,喝水的方法錯了,對身體傷害不小。 喝水可不單是為了解渴,喝水主要是為了維持機體生理的需要,因此,如何掌握飲水的時間、數量,選擇良好的水質和水溫,還是有許多學問的。 1. 喝足夠的水。每天要喝水2 000—2500毫升,相當於我們正常用的水杯6杯水量,不包括其他飲料、湯水。 2.要主動喝水。不要等幹才喝水,幹表示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是人體細胞脫水已到一定程度,要有空就喝水。 3.清晨起床喝一杯溫開水。經過一夜時間後,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血容量不足,很容易造成血流不暢,這時最需要補水。 4. 餐前空腹喝水。早、中、晚三餐之前約一小時,應該喝一定數量的水。飯前空腹喝水,水能夠迅速進入小腸並被吸收進入血液,供應體內對水的需要。 5. 空腹喝水宜用溫開水。濃茶和鹽水不能代替空腹喝水,因為濃茶有利尿作用,影響人體水平衡,會引起細胞脫水。不過,夏天高溫天氣大量出汗後在補充水分的同時應適量補充一些極淡的鹽水。 6.不能喝反複蒸煮過的開水。要喝無菌的含礦物質豐富的優質水,如礦泉水或新鮮開水。反複蒸煮過的開水,會將一些有機體所需的多種礦物質蒸煮掉,並且長時間煮沸的水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某些元素如亞硝酸鹽。 |胃下垂日常注意事項 由造成的視網膜脫落不在少數,目前並沒有徹底的根治辦法,通過注射藥物可以控制病情,但是如果不加以保護,還是會舊病復發。很多患者一開始治療好以後好了傷疤忘了疼,再次透支眼睛,最終釀成嚴重後果。 1.少食多餐 由於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過多的食物入胃,必然會滯留於胃內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飲食調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數可以增加,每日4—6餐為合適。 2.細嚼慢咽 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張力跌,細嚼慢咽以利於消化吸收及增進胃蠕動和促進排空速度,緩解腹脹不適。 3.食物細軟 平時所吃的食物應細軟、清淡、易消化。主食應以軟飯為佳,如面條要煮透煮軟;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應注意的是,魚肉不可過熟,因為魚肉在半生不熟時最嫩和易消化,對胃的負擔最小。 4.營養均衡 胃下垂患者大多體力和肌力都很弱,加之消化吸收不好,容易產生機體營養失衡,故較正常人更感到疲勞和精神不振。因此,患者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礎上力求使膳食營養均衡,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比例適宜。其中脂肪比例偏低些。 5.減少刺激 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薑、過量酒精、咖啡、可樂及濃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燒心症狀加重,影響病情改善,故而這些食物應盡量少吃少喝,有所限制。少量飲些果酒和淡茶有利於減緩胃下垂的發生與發展。 6.防止便秘 日常飲食中多調配些水果蔬菜,因為水果蔬菜中含有較多維生素和纖維素,尤其是後者可促進胃腸蠕動,使糞便變得松軟潤滑,防止便秘發生。如清晨喝杯淡鹽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以緩解和消除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