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者成千上萬,得道者鳳毛麟角。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失於中道,因而失去了平衡、持久、發展和成功。 (1)性命雙修方為中 某些宗派傾向於從修心上下功夫,或傾向於從身體能量上入手修煉,而佛家的密宗以及現代的許多修煉門派皆主張性命雙修。 真正的修煉必須從心和身兩方面同時入手,因為身和心本來就是一不是二。如果把它分開來看,失去了整體,失去了almo nature 狗糧正知正見,肯定會互偏互障。命無性不立,性無命不顯。心物也是一不是二。例如:有些人只修性不修命,剛念了兩個小時的佛,就頭暈眼花支持不住。有些人煉功就是為了單純地鍛煉身體,而不知修心養性,由於心不淨而經常生氣煩惱,結果使身體也無法保持健康。保持身體健康只是修行的基礎,進入正式修行不是修身體,而是修心和能量。 能量本身就是宇宙中的客觀存在。地球有能量,表現為磁場和引力,萬事萬物都圍繞依附它而生存。太陽的能量更大,太陽系的星球都圍它旋轉,並受到它光明的照耀。宙心的能量是無限的,它變現出無邊無際的宇宙,整個宇宙都圍著宙心運轉。這既是能量大小表現出來的不同作用。 能量的作用表現在生理上,但同樣會對心理產生影響。比如:一個人心理上並沒有想到淫,但生理上的這股能量積累的多了,就會迫使你要去發泄,心力不堅定的人就易被生理的這股力量拉下去。這就是心物、性命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此時通過一定的修煉方法,煉精化氣可以使能量轉化,轉化了生理的壓抑,進而可以使這股能量和心力一起流向靈性大道。火箭和衛星只有同步,才能運用火箭的能量,達到把衛星推入太空之目的,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身心也不應分開修煉,也無法分開修煉,因為身心本來既是一。無論偏在哪一邊,都會障礙你修行的進程。因此性命雙修方為中。 (2)無善無惡方為中 多生多劫以來,修行人都是在修一個“善”字,以善為本,“諸善奉行,諸惡莫做”。在此說無善無惡,可能許多修行人難以理解和接受。可能會有人疑問:“難道我們修善錯了嗎?”宇宙間萬事萬物根本不存在什麼對錯。斷惡修善只是一個修行階段,斷惡是在斷三惡道之因,修善只是修三善道之因,同時又是向上一臺階修行的基礎。在修人道和天道的過程中,修善斷惡是渡這一河界的法船,而不要把斷惡修善當成最終目的。當這一過程完成之後,就要舍棄這一法船。你的最終目的是要成佛得道,而不是修至天道為止。佛道是見性成佛,而本性中是清靜無為,無善無惡的。 但是,許多修行人即使是在修善,也同樣沒有把握好中度。修善應隨緣修善,如果攀緣修善既是執著。只要還有攀緣之心,就在造業,永遠出不了六道。由你所攀因緣輸入的程序,又身不由已地生於六道。另一方面,善惡是一對陰陽,根據陰陽互根、互為存在的原理,你只要執著一個善,另一面肯定又造就一個惡。越執著善也可能造惡越大,這正是造成修行人難出六道的重要原因。 例如:有些修行人執著度人修善,勸人修道,不管別人信不信,也不辨別人有沒有慧根和修行之緣,一廂情願地反複勸人修道。雖是善念,但造成別人對佛反感。因為自己的執著,造下了,執善的另一面卻又造了大惡。 又如:有些人執著修善,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讓別人付出。該收費的不收費,在眾生受益的同時,該讓他付出的也不讓他付出。從表面上看是在修善,也許會得到大家的贊揚。但是,在自己貪圖虛名的同時,又在培養別人只想得到不想付出的貪心。執著一個君子,必然造就一群小人。這正是執著修善所造下的惡果。 該讓他付出的必須讓他付出,只有懂得並進入了“多失多得,不失不得”的道理後,才能向更高層次“無失亦無得”的宇宙本性靠近,否則就無法理解和悟入“無失亦無得”的微妙境界。該付出的不讓他們付出,從表相上看是慈悲,其實只是一種小慈悲,還沒有進入菩薩的大慈大悲。一旦你開悟了,放下了虛名,實事求是去做事時,也許大家會認為你變了,變得不慈悲了,變得貪財了。這只是凡夫眼裏看到的表象。其實,開悟者放下的是小慈悲和讓眾生得到的眼前小利。不能再得眼前小利者,可能會產生疑惑和不滿,甚至會毀謗和攻擊。但是,他們卻不明白,此時,覺者已進入的是大慈大悲的境界,這個境界會使那些失去眼前小利者困惑和不解。然而,無論你是否理解,他卻不偏不倚地進入了無善無惡的中道。 惡能使你產生煩惱障,善能使你產生所知障,兩種都是障礙,但所知障比煩惱障還難破。因為當事者不知是錯,反而認為自己的見解是正確的,所以難破。諸佛菩薩雖也行善,卻沒有障礙。道理就在於他們的行善,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們一無所求,不動念頭地隨緣修善,而非攀緣行善。未覺悟的修行者,卻是帶著分別、執著和有求之心去行善。 如果細察這些修行人為什麼會這樣執著善,其根本原因還是分別心。不考慮客觀是否有緣份,只想寵物食品觀一廂情願,這就是攀緣,是分別心造成的執著善,其結果另一面又造下了惡。 我們可以從“無善無惡”繼續擴展到“無對無錯,無是無非,無好無壞,無法無空,無失無得……”。當你學會中道思路之時,你就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隨緣自在,靈活運用,理法貫通,事事無礙。由此悟開,終達本性。 佛菩薩們在做事的時候,從來沒有認為自己在做什麼,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然地面對現實。一切都是隨緣,從不勉強自己去做什麼,更不會強求別人去做什麼。他心裏沒有善惡、對錯、是非、好壞。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包括喜、笑、怒、罵都是自自然然地合於道,都是本性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