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及擇友觀,我以前很少去想,覺得啱傾的又一起舒服的就做朋友,有時明知朋友有些小缺點也沒放在心上,因為覺得做朋友有時就是要包容,況且自己也不是完美。 可是人長大了,要面對和經歷一些友情的關口,如果是小事自然不會計較,但是發生了一些事你才知道你某個一直珍惜的朋友原來是何等自私,真是忍不住傷透心,為埋葬這段友情的花而感到難過。現在每每讀到一些篇章關於擇友的,都怪自己看書不夠多,那些作家前人名言應該要好好閱讀和反思自身。早前讀到〈慎其所處〉論及擇友, 「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孔子家語》 意思是:「所以說,跟善人一起,就像到了長滿香花草的房子里,時間久了之後,也不覺得香了,因為已經與它同化。而跟不善的人一起,就如同走入出售咸魚的店鋪,時間久了,也不覺得臭了,因為也被它同化了。朱砂放的地方,往往會變成紅色;而貯藏漆的地方,就變成了黑色。因此,君子必然謹慎地選擇與自己在一起的人啊!」 上文主要想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品性會受到環境的影嚮,所以要謹慎地選擇朋友。其實我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不易受影嚮,不過對於謹慎選擇朋友方面頗有感慨。慶幸的是,我還有許多真心的朋友。尤其是讀書時在church認識的好朋友,她們都真心待人,很感謝人生裏能遇到她們,所以說,我畢竟是很幸運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