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是歐洲第二大的河流,將布達佩斯一分為二,分為布達區和佩斯區。不論是坐船遊覽整條多瑙河,或者流連於河畔兩側,都是到訪匈牙利會做的事。 《藍色多瑙河》是一首耳熟能詳的管弦樂曲,亦是我對多瑙河的唯一認知。如果你心目中的多瑙河是呈藍色,那麼你一定會失望而回,沒有想像中的寶藍,只有較混濁的泥黃色。深不見底的河水,卻埋藏了一段滅絕人性的歷史,多瑙河更被鮮血染成一片紅 — 紅色多瑙河。 國會大廈前方的河畔,散落了六十對銅鑄的鞋子,象徵二戰期間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種族清洗。男女老幼皆無一倖免,脫下鞋子,面對著代表死亡的多瑙河。 這場大屠殺的緣由需要由二戰前說起。 崇尚民族主義的薩拉希(Ferenc Szálasi)於政治道路上一直包受壓力,使他的政治思想更加激進,而在工人社群和民間中亦逐漸打響名堂。眼見希特拉的納粹早已在德國稱霸,薩拉希於1939年正式成立「箭十字黨」,同樣秉持國家至上的極權主義和種族主義的極端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納粹軍隊進入布達佩斯,薩拉希被擁立成為粹納的匈牙利傀儡政權總理。對於匈牙利的猶太人來說,一場身不由己的大屠殺正式展開。 1944年5月,納粹軍官下令實行「匈牙利計劃(Hungary Operation)」。根據統計,高達四十三萬的匈牙利猶太人被送往位於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 此外,布達佩斯亦成為了另一個「集中營」,二戰期間的納粹和箭十字軍對境內的猶太人殺紅了眼。直至1945年1月,箭十字政權將無辜的猶太人和反對人士帶到多瑙河岸邊槍殺,一具具屍體亦隨之墜入多瑙河中,染成一片血紅。 不到一年,匈牙利國內的八十萬猶太人銳減至二十萬,被稱為1940年代歐洲最殘忍的大屠殺。 一個政府究竟如何忍心下旨傷害或殺害自己的人民,人性和良知還存不存在?人民不斷被中央政府欺壓,被剝奪自由,甚至要賠上性命。歷史再度在香港重演,市民每天都要活於恐懼之中,日常生活更瀰漫著白色恐怖。 面對反對的聲音,香港政府所採取的行動不是回應市民訴求,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漠視和打壓。我想知道,這跟德國納粹黨的行為有甚麼分別?進行大規模的種族大屠殺,將政敵逐一推進多瑙河之中,務求將所有反對意見一同石沉大海。 香港不需要一個無能的政府,官腔的廢話香港人已經聽厭了。再多的催淚彈、海綿彈、橡膠子彈,都不能封住香港人的聲音,我們要的是正面回應「五大訴求」。 我從來都不太會說政治,沒有精湛的文筆,寫不出獨特的見解,這些都只是我作為一位香港市民的小聲音。 香港人可以累,但不可以放棄。 #mytravoto #戰火裡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