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杜拜政府又以繁體賣廣告,貌似向香港人招手,或者我可以分開幾篇研究一下,香港人是否可以適應中東生活。 首先我需要講一下我目前工作的地方是沙地阿拉伯,相比旅遊業發達的地區例如 - 杜拜又或者卡塔爾航空的總部 - 多哈,我住的城市就是相對來說比較封建和傳統(但又不等於落後啊),所以我覺得如果我在沙地都可以適應生活,走到杜拜、多哈等開放的中東城市就應該更加沒問題。 中東地區之間是有差異的,大家可以理解為全亞洲都有華裔,然後活在北京、香港、新加坡、泰國的華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特色,看在外國人眼裏覺得都是Chinese culture或者Asian culture 但我們自己知道因為成長環境、文化差異令到我們的飲食、習俗、禁忌都有偏差,所以當我們看中東的時候,我們也要明白每個地區之間也會有這樣的差異,不要簡單的一概而論,以為在中東的所有女人都沒有地位而且一定要包頭、蒙面,也不要誤會中東只有沙漠沒有海,更不要相信全個中東都戰亂、不安全。 講到移居去另一個國家工作是否可以習慣,我覺得自身的接受程度、包容能力是最大的關鍵,畢竟是我們選擇去別人的國家所以一定是調整自己去遷就別人,而不是要求別人遷就自己,如果你是第一次去海外工作想循序漸進地適應,杜拜、多哈、巴林這幾個地方可能會比較適合。 以杜拜為例,外籍人口佔80%,整個城市根本就是一個聯合國,來自全世界的人都跑來建設這個土豪國、掏金、掏機會,職場上通常也是聯合國團隊,和本地人有交接,大概就真是這個八比二的機會,當然需要留意我第一段的說法,在這80%外藉人口裏面,有很多也是來自周邊不同的穆斯林兄弟國家,再加上其他歐洲人、美國人、亞洲人等等。 近十多年,多哈和巴林也是繼杜拜之後集中火力發展旅遊業,相對其他中東地區,這幾個城市都比較開放例如可以喝酒、可以買到豬肉、外籍女性可以穿正常的外國服飾。 是否適應就睇是否有機遇? 以上這幾個城市發展到現在會較容易讓移居工作的人融入和適應,願意在十幾廿年前由零開始建設的先頭部隊也合理地享受了井噴式的機遇與及所有頭啖湯,而我身處的沙地阿拉伯則是被譽為中東地區的下一個大機遇。 2019年沙地阿拉伯政府隆重宣佈 「2030年願景 vision 2030」 ,推出一籃子積極改革國家及推動經濟的新政策,當中我比較熟悉和留意的是旅遊及服務業 - 2019年9之前,曾被譽為「世界上最難訪問的國家之一」的沙地終於開放了旅遊簽證,僅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的半年時間,沙特旅遊局就簽發了近40萬份旅遊電子簽證,旅遊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從3%增加到10%;到2030年,全國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億人次;在2030年之前創造1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很多世界級的酒店,都正在磨拳擦掌準備進駐。 之後我會再發布多幾篇blog, 集中探討值得從事旅遊及服務業的師兄妹留意的重點旅遊項目;最少第一步可以肯定的是沙地亞拉伯在未來十年是有很多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