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人到老年時期,精神分析並沒有很多著墨,但對於兒童反而有很多描述,甚至催生出兒童精神病的精神病分支,佛洛依德的小女兒安娜(Anna Freud)就是當中的代表人物。精神分析怎樣談童年呢?在今天的我們聽起來,它的理論看似有些瘋狂,但又有它的道理。例如佛洛依德指人從嬰兒至成人的階段之中,會經歷五個不同的性欲時期。第一個是著名的口腔期,表現為嬰兒對於母親乳房的渴望,而這不只是出於對於母乳的求生需要(need),同時亦有一種對於嘴巴吸吮母親乳頭時所得到的快感,因而對於乳頭有所欲望(desire),所以大人就發明了膠奶嘴出來以迎合嬰兒的這種欲望。第二個時間是肛門期,簡單來說,兩至四歲的幼兒開始享受排泄時大小便經過性器官或肛門時所得到的刺激及快感。第三的性器期則在四歲之後,兒童會以觸摸自身的性器而得到快感。第四及第五的潛伏期及性徵期就先不在這裡談。根據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理論,兒童精神病的生成原因密切相關。如果說兒童的問題是要自己學習如何調和快感原則與現實原則,即面對現實的律令時要如何處理自己的欲望(延遲自己欲望的滿足),老人面對的則是另一堆現實問題,例如身體機能衰退的無力感、對於死亡漸漸逼近的恐懼、家人冷落對待自己等等。如果你身邊的長者突然性情大變而且持續沒有好轉,或是心智或記憶力突然衰退,就應該及時去諮詢老人精神科醫生。雖然在生理上老年人腦力衰退難以避免,但如果得到精神科醫生的診斷,則可以採取最合適的治療方案,例如藥物治療,有望紓緩病情,防止惡化下去。